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王泽富:泥土孕新枝 车轮载乡愁
图片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在五莲县,有一个身影总是穿梭在田间地头与打包车间之间:皮肤黝黑,手掌带着厚茧,眼里却闪烁着对乡村未来的憧憬。他就是五莲县硕丰种植家庭农场总经理王泽富,一位80后中共党员,用跨界思维、产业思维和乡土情怀,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新农人的加速度。

跨界经历铺就振兴路:从车间工人到“农产品管家”
  2014年,王泽富从海尔集团青岛冷凝器厂辞职开始创业。
  最初的日子像在乱石堆里找路——— 酒店管理生涯,让他摸清了高端市场对农产品的“挑剔”需求;跑物流、做农产品代收代卖,他逐渐摸到了农产品流通的“七寸”:酒店要优质源头货,农户缺稳定销路,物流卡着时效关——— 这三者打通了,就是商机,更是乡亲们的出路。”带着这些宝贵的经历和他总结出的整合的资源,王泽富回到家乡,当起了乡亲们和外面世界的“桥”。
  2017年,王泽富整合所有经历,在五莲县注册成立硕丰种植家庭农场。他设计出“产地收货、代存代发、物流周转”的闭环模式:清晨到农户地头收板栗、红薯,上午运到农场分选打包,下午通过合作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这种模式像磁石,迅速聚拢了周边资源。5年间,农场带动域内上百位妇女从事分选、打包工作,48岁的东白庙村村民刘大姐算过一笔账:“在家门口上班,一天能挣80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出去打工强多了!”产业融合激活乡土动能: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走进硕丰农场的2000立方冷库,寒气扑面而来,却藏着五莲农产品的“保鲜密码”。2022年,王泽富砸下100余万元,不仅建起这座冷库,还配套了700平米的标准化打包车间。“以前收了货怕坏,得连夜发;现在能存能选,还能根据订单分等级包装,溢价空间一下子打开了。”
  冷库旁的打包车间里,工人们正给“小国光苹果”套网装箱。这种五莲特产,曾因“养在深闺人不知”,只能在本地低价售卖。王泽富带着样品跑遍一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敲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产业版图还在持续扩大。他在诸城、日照开起2家直营店,把板栗、芋头、苹果等农产品摆进城市商超;与“运满满”“一亩田”等平台深度合作,成为五莲县top5发货运营商和优质供货商。2022年,农场营业额达300万元,获评市级优秀家庭农场。更难得的是,他带动松柏镇3家收购点、1家仓储基地联动发展,形成“农户+收购点+农场+市场”的产业链条,让乡村资源真正变成了发展资本。
  扎根乡土践行初心:从“产业带头人”到“乡村当家人”
  2021年,王泽富通过公开选任,回到东白庙村担任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不光要富口袋,还得聚人心。”他从理顺村务入手,把在企业学到的“岗位职责清单”搬到村里,谁管报表、谁管民生,条条列清楚。
  转折发生在2021年。当时村里需要人手支援核酸检测,王泽富第一个报名,带着党员和两委干部搭帐篷、维持秩序、给隔离户送物资。连续28天,他每天只睡4小时,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就用手写板沟通。“那段时间,他手机24小时响,村民有啥需求,他随叫随到。”
  作为新农人,他更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每年春秋两季,农场都会变成“田间课堂”,王泽富请来农业专家,免费给农户培训种植技术。“他不光教怎么种,还讲市场要啥品种、啥标准。”村民李大哥说,跟着学种“烟薯25号”,亩产提高了500斤,还能被农场高价收购,年收入多了2万多元。
  如今的硕丰农场,正探索“互联网+物流”新模式:直播间里,王泽富举着“小国光”教网友辨别品质;物流单上,五莲农产品正发往全国20多个城市。他常说:“80后新农人,就得敢把传统农业装进现代框架里。”
  从车间工人到乡村振兴带头人,王泽富的故事,是无数新农人扎根乡土的缩影。他用跨界思维打通农产品流通堵点,用产业思维激活乡村资源,用赤子之心凝聚乡村力量。在五莲的青山绿水间,这位80后正带着乡亲们,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笔一笔绘成现实。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泽富:泥土孕新枝 车轮载乡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