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警惕清洁剂中的“化骨水”
你家可能也有

  近日,一起危险化学品氢氟酸致死事故将氢氟酸推向公众视野。9月9日,浙江杭州的涂女士外出时,不慎踩中废弃的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涂女士送医后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相继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状,最终不幸离世。目前,涉案人员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氢氟酸等危险的化学品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接触到危险的化学品,如何进行院前急救?
  这些清洁剂或含“化骨水”
  氢氟酸是氟化氢(HF)的水溶液,是一种危险的高毒性化学品。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氢氟酸属于“急性毒性”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即毒性最高,皮肤接触会致命。
  氢氟酸听起来有点陌生,但由于它能溶解氧化物,所以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里都会添加这种成分,比如玻璃清洗剂、瓷砖清洁剂、“三无”清洁剂等,会添加氢氟酸,来增强去污效果。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医生曾静表示,自己接诊的氢氟酸灼伤病患也并不少。
  今年1月3日,福建泉州的钟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纸时,虽然已戴上两层工业布手套,并用棉签蘸取氢氟酸,但因未使用专业的橡胶手套,且蘸取量较大,氢氟酸渗透进了布手套,造成手指灼伤。
家中化学品的隐性风险
  除了氢氟酸,生活中的这些化学品也暗藏风险,你家可能也有:
  ■打火机
  打火机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可燃性气体,经加压后充入封闭气箱,一旦受热就会迅速膨胀,极易点燃、爆炸。
  使用注意:高温天,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阴凉处,以防受热爆炸;不要让打火机受到挤压和撞击。
  ■酒精
  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可能引起爆炸,遇明火、高热也能引起燃烧爆炸。
  使用注意:家中的酒精,一定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开火源。
  ■杀虫剂
  杀虫剂内的丙烷、丁烷成分与空气混合后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或高温易爆炸。喷雾杀虫剂瓶内有压力,外力撞击或摩擦起热也易引发爆炸。
  使用注意:避开明火,储存时远离高温和暴晒;避免与电蚊拍一起使用。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用于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过量吸入会损伤呼吸道,与酸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毒氯气,导致化学性肺炎甚至窒息。
  使用注意:按照使用说明稀释使用;避免与酸性物质(如洁厕灵等)一起混合使用。
  ■管道疏通剂
  强酸强碱类化学品(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存在于洁厕灵、管道疏通剂中,具有强腐蚀性,可致皮肤灼伤、组织坏死及呼吸道损伤。
  使用注意:佩戴护目镜、手套、口罩、面罩,穿防护服,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使用过程中切勿凑近观察。
注意识别危险货物运输车
  外出时,经常能看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车型通常为罐车和厢式货车两种,车辆的醒目位置都有“危险品”标识。
  驾驶人若在路上遇到这些车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车距,减速慢行,避免追尾;
  2.超车前打好转向灯示意超车,并与其保持安全的横向间距;
  3.若暂时无法超车,应留意其运输的危化品种类,一旦出现意外,能立即有针对性的自救;
  4.停车休息时,不要在危化品车辆旁长时间逗留,更不要在车辆附近吸烟。
如何进行院前急救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建议,无论接触哪种危险化学品,都可遵循“先自救、快就医、讲清楚”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1.若皮肤接触到化学品: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手套等,避免化学品的持续作用。用大量流水冲洗接触部位,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冲洗后立即就医。
  2.若化学品为粉末状:应先轻扫粉末再冲洗,避免摩擦加重损伤。
  3.若吸入化学品气体:要立即脱离污染环境,转移至通风良好处。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4.若误食化学品:切勿强行催吐或自行随意进食饮水,应尽快就医。

(央视新闻)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微视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警惕清洁剂中的“化骨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