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滨
(上接9月24日14版)
秋天的鲅鱼应该是按鱼群洄游的路线奔来的,到了岚山口海州湾,给好吃的岚山人送来了又一波美味大餐。刚开海没几天,出海的拉网船,就能拉上来鲅鱼了。这个时节的鲅鱼都长得个头一般大,五六两的小鲅鱼羔子,岚山口的渔民们都这么称呼,也就是没长大的样子,跟着鱼群洄游的路线来的。这种鲅鱼羔子太小,鱼肉还不紧实,但鲜度却已然有了。每年秋季到童家庄子小市,都要买几回做了吃。做的时候鱼洗净后不要改刀,非要改刀的话一切两段即可,切不可改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鱼太嫩了,上锅一炒容易碎。最好就是整个的放到锅里红烧,一次性添足水,尽量少翻炒,油盐酱醋拾掇上后,大火顶开小火慢炖,到吃的时候鱼还能保持完整体态。吃过头水鲜鱼后,剩下的小鲅鱼可以洗净后用盐腌一下,明天晚上再炒它,味道就更好了,鱼肉也紧实了,还可以放上几块秋天的茄子一并炖上,也可以略解憋了一夏天的老饕们的馋虫了。
想起九十年代岚山头有一个鱼馆叫一品香,名字起得很好,但就是童家庄子村的一个小门面,一共就几间屋,一个老渔民开的小饭店。鱼做得特别好,风闻的人们去吃鱼都要早点预定,去晚了桌也没有了鱼也没有了,一天就做那么几桌。厨师姓什么记不起来,反正是年龄不小,六十多岁的样子,他对做鱼的技术是一丝不苟的。市场上选鱼都是新鲜的,清洗拾掇都弄得干干净净的,最特别的是鱼烧不到火候是绝对不给你上桌的。客人们到他那里吃鱼是要有耐心的,不能着急,也不能去催,催急了你就会挨上几句吵,“撒什么急,火候不到你能吃出什么味来”,可见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心急是更吃不上美味的。后来这个鱼馆小饭店随着拆迁也不知搬迁到哪里,多年没有听见了。
近几年岚山头又涌现出一品好、渔郎小镇等做渔家菜的饭店,经营得也很红火。安东卫城区玉泉二路上的德润福等饭店做渔家美食的专题片还登上了央视等主流媒体推介,这也说明岚山的渔家美食有一定吸引力和影响力。日照的很多饭店也都推出了岚山豆腐、岚山渔馆、岚山渔家、大棚咕嘟鱼等招牌,以岚山人的渔家美食招揽顾客。这些店没有机会一一品尝,但也希望他们能秉持岚山渔家美食的传统做法,传承发扬好渔家美食的烹饪技艺,更好地打响岚山渔家美食的品牌,服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鲅鱼其他做法也很多,像鲅鱼丸子、鲅鱼水饺、煎甜晒鲅鱼片、腌鲅鱼炖豆腐、手撕鲅鱼等等,但都不如回锅鱼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始终像刻在脑海里一样清晰,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撞击着我的记忆。这句话说来40年了,初中毕业时,班里当班长的是安东卫北街同姓的一个哥哥,平时待人温和,同学们都很尊重他。一个夏末初秋的季节,班长哥哥家里打墙盖屋,我们几个比较要好的男生还去帮忙推过土。高中毕业后没两年,班长哥哥就成家了。哥是家里的长子,负担重,结婚早。下了通知我们都去家里祝贺,然后留下吃席,同学们集合起来放一桌。那时酒席都是在院里拉个棚,请大师在家里做,热闹得很,好像我们同学这一桌家里很重视,放到了堂屋主桌的位置。席上就有一道回锅鲅鱼,记忆中的鲅鱼是切片后油煎的两边焦黄,然后再重新回锅做汤,出锅盛到汤碗里飘着油花的汤是很清亮的,然后洒着不多的香菜,很简单的样子却一上桌就闻到鲜香扑鼻,吃一块鱼既鲜又香,喝一口汤还是既鲜又香,让人欲罢不能。如果不是婚宴酒席上我们都保持着矜持的礼节,出庄拔团的不好意思,肯定会吃得锅干瓢净、风卷残云。空隙里我还偷偷跑到院子凉棚里的厨房看了看,一筛子煎好的鲅鱼块,焦黄喷香的码在那里真是诱人,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农村红白喜事专门给人做宴席的大师都有拿手的本事,比现在饭店的流水席标准餐更亲民,更接地气,这么些年过去了,这鲜香的味道、热闹的场面永远留在了记忆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