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徐晓让五莲彩釉陶绽放新光彩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陈雨桐
  清晨的五莲松月湖畔边,顺窑古传陶艺非遗工坊的柴窑已升起微烟。五莲彩釉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徐晓正弯腰揉着泥团,指尖的力道均匀而沉稳。

深挖技艺根脉:让失传的“窑货”重见天日
  “五莲彩釉陶曾是本地人的‘日常’,多为单色酱釉的盆、罐、瓮,方言叫‘窑货’,后来慢慢被其他制品替代,不少技艺都快失传了。”谈及与彩釉陶的结缘,徐晓的语气里满是惋惜与坚定。为了留住这份文化遗产,她将技艺挖掘与恢复作为首要任务。
  2023年,徐晓用整整一年时间走访了五莲县境内近十位健在的老手艺人。“大部分窑址都没了,只能靠老人们的回忆拼凑技艺细节。”她逐字记录老手艺人的工作历程,反复研究传统釉料配方与烧制技艺。“本土矿物资源是彩釉陶的‘魂’,我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让这些资源真正发挥效力,看着彩釉陶重新焕发光彩,所有辛苦都值了。”徐晓说。
  在徐晓的努力下,曾经局限于单色酱釉的五莲陶器,通过创新,陆续向多釉色发展,以及传统烧制技艺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变,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设计表达:让陶艺融入现代生活
  “传承不是守旧,要让彩釉陶跟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秉持这一理念,徐晓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创新方向。她不仅将绞胎工艺融入成型过程,还把五莲山风光、历史传说、民俗文化等本土元素搬进设计里,让作品成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活载体”。
  “以前大家觉得釉陶就是瓶瓶罐罐,我想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于是,徐晓开发了《莲系列》《且徐行系列》《步步高升系列》等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涵盖陶瓷首饰、文房雅器等品类,真正实现“陶艺生活化,生活陶艺化”。她举例说,“比如《陶瓷月饼系列》,把传统月饼造型用彩釉陶呈现,既能当摆件又能作茶宠,很受年轻人喜欢。”
  为扩大彩釉陶的影响力,徐晓还经常利用短视频、直播展示彩釉陶制作过程,开设在线教学课程,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认识五莲彩釉陶。“现在直播间里常有网友问‘怎么学陶艺’‘在哪买作品’,这就是创新传播的效果。”徐晓笑着说。
免费授艺育人:让手艺后继有人
  “一门手艺没人传,最终只会消失。”这是徐晓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此,她坚持免费开展陶艺技能培训,足迹遍布顺窑古传陶艺非遗工坊、校园、景区、社区。2022年,徐晓还牵头成立五莲县陶艺艺术家协会,为爱好者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我不仅想留住手艺,更想把陶艺带来的专注与快乐分享给更多人。”培训过程中,徐晓有许多至今难忘的经历。一位起初浮躁的学徒,总急于求成,作品糟糕到想放弃,直到有一天,学徒拉出匀称光滑的坯体,眼中迸发的光亮让徐晓记忆犹新:“他后来跟我说‘老师,我才懂慢就是快’,这让我知道陶艺练的不只是手艺,更是心性。”
  还有一位聋哑学员,虽无法用语言交流,却凭着极强的观察力和沉静心思,做出了比其他学员更细腻的作品。“这让我明白,传承没有壁垒,热爱和专注才是关键。”徐晓感慨道。
  2022年,徐晓带着作品参加第三届山东省精品旅游文创设计大赛,斩获二等奖。“这是我第一次参赛,也是五莲彩釉陶第一次站上这么大的舞台。”她动情地告诉记者,这个奖项不是她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彩釉陶传承人与地方产业,“它让我知道,所有的坚持都有意义,我想我会带着这份认可,把五莲彩釉陶做得更好。”
  在徐晓的努力下,截至2024年,她已免费开展培训50余场,带动周边4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9万元。她研发的特色产品年营业额突破50万元,“非遗+企业+农户”的模式,让彩釉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如今,工坊里的陶轮仍在不停转动,窑火依旧温暖明亮,徐晓用匠心浇灌的五莲彩釉陶之花,正以愈发鲜活的姿态,绽放在更多人的生活里,也让这份承载着五莲记忆的文化根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茁壮。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徐晓让五莲彩釉陶绽放新光彩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