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既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也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9月2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力稳就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重点行业实行社会保险
个人缴费补贴政策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衣军强介绍,此次制定《若干措施》,提出13条稳就业增量政策措施,从以下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
加力援企助企稳就业岗位,推出“四项政策”:一是实行重点行业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对在重点制造业、急需生活服务业的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重点群体,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个人缴费额25%的补贴。二是提高外贸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从30%提到5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到90%。1—8月,向有关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3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三是加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力度,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单户企业最高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今年1—8月,向小微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85.6亿元、扶持企业稳岗扩岗20.1万个。四是扩大家政服务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对象范围,将补贴对象的年龄上限提高至63周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项补贴政策的盲点。
加力就业帮扶稳重点群体,突出“四类人群”:一是对失业人员,健全失业人员常住地失业登记服务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及时享受常住地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创业服务。今年1—8月,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40.6万人,同比增长3.9%。二是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开展“鲁惠乐业”青年就业促进行动,支持各市推出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异地求职择业的学业优惠、住宿优惠、生活优惠等服务保障措施。三是对创业人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创业担保贷款到期时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人,鼓励经办银行给予续贷支持。四是对城乡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务工群众就业增收。
社保缴费补贴首次直补个人,聚焦这两大行业
衣军强介绍,在《若干措施》中创新推出了重点行业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从给予用人单位一定比例补贴政策,到根据个人的社保缴费部分,按25%的比例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扩大社保补贴范围,以更大力度援企稳岗、助企扩岗。
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聚焦优质制造业和急需生活服务业“两大行业”,其中制造业有“三类企业”,具体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中的中小微企业;急需的生活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有“五类企业”,具体是登记注册行业分类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所以也是援企稳岗的重点。社保对就业而言,具有稳定器、导向标的作用。全省已顺利完成社会保障“提标”和“扩面”工作,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开户人数已达1292.4万,居全国前列。
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侧重“三类重点群体”:一是高校毕业生,具体是2025届高校毕业生,2023届和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群体是新成长劳动力的主体,需要积极鼓励引导积极择业、尽早就业;二是2025年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这部分群体作为长期失业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促进早日实现再就业;三是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这部分群体是巩固脱贫攻坚的重点,需要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的享受条件上更为宽松,凡是重点行业范围企业与重点群体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2025年按规定为其新缴纳或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均可享受,这就意味着企业扩大新增岗位和稳定现有岗位都可以享受到相关补贴。
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政策作为新的增量政策,我省同步加大了增量财政资金支持,省级及以上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已先行预拨各市,于政策实施期满后据实结算,确保各地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政策落实。
山东已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3588.2万元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鲁刚介绍,此次出台的稳就业13条措施中,涉及财政的支持措施就达7条,政策精准度与“含金量”显著提升。今年全省已安排就业相关资金59.88亿元,支持拓展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
重点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加大支持力度,稳住就业“基本盘”。比如,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对低保家庭等8类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缓解其就业压力。目前,已发放资金3588.2万元,惠及5.11万名2025届高校毕业生。
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提振贷”等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降低个人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积极性。今年1—8月,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1.37亿元,扶持2.7万人创业。为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难题,深入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继续加大省以上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实施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广泛吸纳城乡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今年1—8月,统筹下达城乡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37.26亿元,支持全省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35万个,安置乡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3.26万人。
近年来,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5600万元,支持技能人才和技工教育发展,通过增强劳动者就业匹配度,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比如,面向广大劳动者,按照每人每年初级1000元、中级1500元、高级2000元的标准发放技能提升补贴,今年1—8月,18.83万人领到3.36亿元“成长红包”。 (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