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芦花飘雪满江乡
图片
  

靳小倡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秋深处,别的,不是我最渴望的,我只要芦花那一份平分秋色后依旧热烈的洁白。
  “春去苇叶青,秋来芦花白。”一入秋,芦花便开始怒放了,尽眼望去,连片的芦花飘然如雪,那漫天飞散开来的柔柔花絮,是秋韵的最佳注释。
  秋风掀动着千顷河渚,将乡野的清苦宁静、芦苇的沉默蔓延。盈盈的秋水连着苇岸,芦花连着芦花,一致的思维,一致的味感,一致的洁白。白得隆重,白得热烈,白得让人无法拒绝。成片的芦花与浮漾在空中白云遥相守望,一起抵御生命的寒意。光阴一到芦花这里,只剩下洁白的思维、简单的画笔,这些芦花如素面朝天的女子在合奏一支曲子,置身一片辽阔的湿地,茫茫的芦花,洁白如雪,湿漉漉的乡愁在繁杂中纠结。“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故乡有无数的河,无尽的湿地,芦花生湿地。哪里有芦花,哪里就是鱼的故乡,鸟的天堂。
  在季节的轮回之外,芦花飘过诗经楚辞、飘进了唐诗宋词,飘过风花雪月,越过秋的视线,流于诗人的笔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是荻,葭是苇。摇曳千年的芦花,为秋守候,替爱代言,和我们世代血肉相连。
  “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秋风翦翦,素秋弄色,一簇簇洁白的芦花,轻如羽,柔如絮,蘸着乡愁,像写在秋笺上的诗行。夕霞里,蓬蓬松松的芦花,和皎洁如水的月光糅合在一起,溶进温婉的暮色,宛似一幅写意的江南水乡画卷。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芦苇对故乡的依恋,自尊又自卑,死性不改。独坐水湄,立于秋风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袒露的是洁白而丰韵的神姿。我们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淬变,才能对霜寒处变不惊?像深秋的芦苇一样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与坦然?“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怀一颗素心静观芦苇荡,我们从这里懂得,从这里顿悟,从这里看开,从这里看淡……
  城市里,偶尔会看到人工种植的芦苇,花开时,一小撮一小撮的,引来喜爱它的人们雀跃着奔过去与它合影。也有人摘几枝芦花,插进自己的花瓶里,复制想念中的故乡。每每此刻,飘雪的芦花,就搅动了我的乡愁。
  “江清日暖芦花转,只似春风柳絮时”,王安石的芦花是温情的;“春服照尘连草色,夜船闻雨滴芦花”,温庭筠的芦花是有温情的;“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的芦花是凄恻的、伤怀的……我的芦花是单纯的、实用的。母亲花了很长时间,在芦花飘雪时节,采了蓬松松一大包芦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被母亲缝进了雪白的枕套里,枕在我有梦的夜晚。
  “雁落寒沙秋恻恻。明月芦花,共是江南客。”想起自己仅是个驿站停留的过客,满江乡飘雪的芦花便洁白了我的记忆,热烈着我的每一缕呼吸。
  秋深处,别的,不是我最渴望的,我只要芦花那一份平分秋色后依旧热烈的洁白。
  风一路南下,挟着雪白的芦花奔到阳台上,告诉我,时间正毫不回返地离我而去,该回家了……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好多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芦花飘雪满江乡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