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秋野如书
图片
  

徐龙宽
  在我们这里,中秋节恰好落进了三秋大忙的时间里。
  每年这个时间,我都会抽出时间回家忙秋。说是去帮忙收割庄稼,其实家人也不再让我提镰劳作,只是安排我烧烧水,送送饭,将散落满地的玉米捡拾成堆罢了。
  母亲说我衣冠整洁,干不了农活。再回老家忙秋,我便特意带上一套旧衣服,和他们一起劳动。连同旧衣服一起的还有几本书,劳作的间隙可以读一会书,消磨一下时间。
  秋天的田野是丰富的。有青草的气味,有玉米的清香,有烧青豆的香气。色彩是丰富的,蓝蓝的天,一丝云朵都没有。金色的谷子,斑驳陆离的玉米田,油绿油绿的地瓜秧,嫩绿颜色的是胡萝卜田,棉花果吐着白絮,豆角架上挂着紫色的梅豆,地头边生长的冬瓜长毛了白色绒毛,冬瓜这个憨厚的胖子,一遇秋风即白头。人们的心情也是丰富的。邻居老姜家种的芝麻长势喜人,株高两米多,全部挂满了芝麻果。他乐呵呵地说:“今年比去年至少多收三分之一,一年的香油又有着落了。”老李家的大豆植株太密,只长豆秧不结果,看着密密麻麻一地庄稼,其实收不了几个豆。他垂头丧气地站在田埂向父亲讨教种植秘诀。父亲说:“一亩地用两斤豆种就可以,种豆适合人工点种,一个坑两粒种子即可,不适合扶犁播种。再加上你没有间苗,所以只能收获一地豆秧。”邻居李大娘躲在地里拾棉花,身后几大包棉花鼓鼓囊囊,累得她半弓着腰,在田里匍匐前行,也不舍得休息一下。
  侄子在沟渠里正在捕捉蚂蚱。看他的身影和我小时候一样,也是脱下鞋子,蹑手蹑脚,对准蚂蚱倒扣过去,不一会就捉一串。大哥的童心一点都没减。他用铁锨在地上挖一条沟,选出几个略嫩的玉米,几株尚嫩的大豆,连同侄子捕获的“野味”,一同架在地沟上面烧烤。从豆田里搂几捆落叶,放进地沟点燃,青色的烟便飘向天际,劳累的人们纷纷聚拢过来,围着篝火盘腿而坐,一边讨论着收成,一边聊着家常。火苗呼呼,映照着他们的脸庞,这是一群朴实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劳作。收获丰厚的,喜不自胜。今年歉收的,也不懊悔,而是抓紧讨教别家丰收的经验,来年再试。
  不一会,大豆烤熟了,玉米也发出浓郁的香气,侄子的烤蚂蚱烤得焦黑一片。他放在嘴里边嚼边说,过几天买包烧烤料,像烤羊肉串一样烤蚂蚱,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看着多彩的田野和忙碌的人群,这广袤无垠的大地无限富裕又无限空旷。拿在手里的书翻开又合上,此刻的大地比书籍更有趣味。满眼看到的五颜六色,这是秋天所独有的颜色,一片叶子上有春天的嫩绿,夏季的浓艳,秋天的枯黄。一片野草间,有的刚开花,有的已枯萎,尽情展现着生命的全部过程。席地而坐,吃着烤熟的玉米,那种清新、质朴、原始的气味更是一种享受。每一块天地都是一页书,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页书,每一个人都是一页书。相比于我手里的书籍,他们更艳丽,更直白,更立体,更有味。
  秋天的田野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只要你来,就会发现许许多多不一样的体会。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秋野如书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