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第17个双11
平台不再比拼“全网最低价” 即时零售加入战场
图片

  电商行业的“春晚”——双11购物节今年迎来了第17个年头。
  记者注意到,和往年相比,今年双11周期长达一个月,无缝衔接国庆中秋,被称为“史上最长”双11。超长“战局”中,各大电商平台都称在简化规则玩法,从“价格战”转向“效率与体验战”。
  外卖与电商融合给了今年双11更多想象空间。记者了解到,即时零售加入双11“战场”,成为平台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AI不再只是噱头,而是深入到了双11购物的各个环节。
  促销规则持续简化平台不再比拼“全网最低价”
  10月9日,抖音电商宣布正式启动“抖音商城双11好物节”。
  同日晚8点,京东“11.11”正式开启,这较2024年的10月14日开启提前5天。天猫于10月15日开启预售。
  此外,今年双11持续至11月14日,整整37天的购物周期,创下“史上最长双11”纪录。
  走到第17个年头,双11似乎又回到了起点。相比以往复杂的玩法和规则,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官方立减”“一件直降”成为主流。
  具体到玩法规则上,今年京东主打“官方直降,低至一折”,消费者购买单件商品即可直接享受立减;淘宝推出官方立减玩法,无需凑单,单件商品可直接减免部分金额;抖音商城同步上线“立减折扣”与“一件直降”;小红书则设定“立减15%及以上”的核心门槛。
  简化玩法背后,是平台对效率与消费者体验的追求。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过去大促玩法过于复杂,增加了商家学习与执行成本,也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门槛。平台积极优化规则、简化流程,反映出一种共识:越是简单、普适的机制,越有利于提升效率。
  以往的“价格战”在今年双11也难觅身影。几年前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打出“低价、便宜”的口号,争起了“全网最低价”。
  但如今,直播带货日常化以及各种短视频平台的低价商品,使得双11的“最低价”稀缺性被大大稀释,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随之降低。
  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将竞争核心从“价格战”转向了“效率与体验战”。
  有业内声音认为,良好的购物体验、可靠的商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比单纯依靠低价吸引眼球更能留住消费者。
即时零售战火延续至双11
  平台比拼AI与大模型
  外卖与电商融合给了今年双11更多想象空间。记者注意到,此前外卖大战争夺的即时零售战场,也成了今年双11的核心亮点。
  “线上下单,门店发货,小时级甚至分钟级送达”的购物体验正在重塑双11。例如,京东将即时零售“京东秒送”纳入本届双11促销范围,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等活动。
  据证券时报报道,阿里妈妈“双11”策略增长云发布会也宣布,今年将有千量级(数千家)品牌入驻淘宝闪购,并称未来一段时间淘宝可能进行调整,用户在品牌旗舰店下单,可以选择以快递发货或者通过即时零售配送货物,这种路径的变化,很可能带动平台流量的快速上涨。
  记者从天猫获取的一份数据显示,10月15日,淘宝闪购上多个重点品类订单量实现同比跃升,其中咖啡订单增长8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饮品品类增长270%。3C个护服饰垂类百货品类在淘宝闪购同比增长超290%。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即时零售重构了“近场+远场”的经营场景。每年双11都会有品牌商家由于电商仓配送不及时出现大量退货的情况,在实现与门店的库存打通后,一方面让用户选择配送的方式变多,另一方面也能让备货和发货分散至门店,减轻电商仓的压力,还能带动门店的经营业绩,让门店也能参与到“双11”这样的盛大活动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AI不再只是噱头,而是深入到了双11购物的各个环节。10月16日,天猫宣布,今年将是首个AI全面落地的天猫双11,AI将从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电商经营等方面解决消费痛点。京东也表示,今年双11也是AI、大模型、机器人等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体验,进一步助力品牌商家降本增效。
  (成都商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热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台不再比拼“全网最低价” 即时零售加入战场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