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前行
——日照改革开放40 年巡礼·三农篇
  

本报记者 李湘君 刘家富
  回望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历程,许多人的脑海里都深深镌刻着一个名字:安徽小岗。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而高潮迭起的日照改革事业,也同样始于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农村改革烙下了清晰的时代脉络和历史轨迹,先后经历了:
  从实施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到建立完善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从推进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从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城镇化到生态文明建设,再到今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多少骄傲,多少奇迹,多少荡气回肠的节点,缀成了日照40年农村改革的历史。我市农村40年奋力前行的步伐 ,也因为这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越发昂扬激越。
  重农固本,政策保障是根本。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市委农工办主任谢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40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20个‘中央一号文件’,在一系列农业政策指导和推动下,我市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发展取得骄人成绩,重中之重是政策的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我市各级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浩瀚黄海,海天相连。在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务实勤劳的日照农民,以敢闯敢干的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

稳中求进 农村改革步履坚实
  “现在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较,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别太大了!”谈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莒县碁山镇赵家庄子村68岁的赵勤业感慨万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也在日照各地开始试行。1979年春,涛雒公社高旺庄大队“四定一奖”的劳动管理办法在全县推广。夏季,在南湖公社试行“以产定工、多劳多得、各计奖惩”的生产责任制。
  在试行以上各种责任制的基础上,1981年,我市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形式有联产到组、到户、到劳力,1982年发展到“大包干”。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上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吃饱了,吃好了,创造力极强的日照农民把这一做法编成顺口溜儿到处传唱,表达着自己的满意与喜悦。
  农民的朴素愿望,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实行日益变成事实。而后,一系列惠农支农的农业政策依次落地,进一步深化了我市农村各项改革———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91年,日照市出台了《关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掀起了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高潮;
  1993年,中央又提出再延长土地承包30年,并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1998年,日照市出台了《关于全市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意见》,全市乡镇企业走上了改革、发展、提高的健康轨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的道路应该怎样走?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最终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重申了“耕地承包期为30年”,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流转权和继承权。我市的土地延包工作从1998年开始动员部署,1999年基本完成。
  2002年—2012年,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改革的重点是“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管理和村民自治进程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国家进入了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新阶段。
  有恒产者有恒心。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的版图中,产权的内涵愈加清晰,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近年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水利工程所有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一系列确权登记颁证。在此基础上,有1540个村居启动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目前全市有497个村居完成了改革任务,占总村数的16.6%;量化经营性资产37.6亿元,股东总数近37万个,累计分红1.16亿元,改革成效显著。

步稳蹄疾 农业经济好起来
  “今年下半年,俺村也要种太空蔬菜了。”7月12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秦家庄的村民热切地说。在山海天Hi世界农乐园周边,包括秦家庄、普车沟等村的土地正在流转,即将建设8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全部种植无公害无污染的太空蔬菜,打响日照航天果蔬这一特色品牌。
  改革开放前,彼时的秦家庄,唯有用贫穷和落后来形容。农村实行改革后,农业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收入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40年,“米袋子”“菜篮子”丰满了。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9.5万吨,油料总产量23.62万吨,肉类总产量28.88万吨,水果总产量25.8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8.94万吨,禽蛋总产量7.8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2倍、3.5倍、8.5倍、3.4倍、13.6倍、20.8倍。截至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9.57亿元,是1978年的49.2倍,年均增长11.7%。
  这40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40年来,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日照农产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品质日益提高,特色产业成为新亮点。截至2017年底,全市茶叶、桑蚕、烟叶、蜂业、中药材、蓝莓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150万亩,特别是茶园已发展到27.3万亩,接近适宜种茶土地面积的上限。
  这40年,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生产条件加速改善。农业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出了一大批标准化农业园区、“三品一标”认证和名牌农产品,其中,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2个、山东名牌3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1个。“日照绿茶”品牌价值达49.87亿元。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8400余家,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5%;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全市各地农业生产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粮食生产和茶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花生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78%、81%。
  这40年,三产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全市三产融合主要分布于果品、蔬菜、茶叶、水产等产业的生产、加工、观光、采摘领域。截至2017年底,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7.5亿元,带动13.4万农户增收5.1亿元。同时,全市“茶旅融合、渔旅融合等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迭代优化。据不完全统计,农业领域三产融合旅游产品,已经占到全市旅游市场份额的38%。

与时俱进 农村体貌靓起来
  时间总被一些重大的事件定格。2018年6月21日,注定被永载日照“三农”发展史册,全市大力实施林水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会议召开。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实、范围之广均为近年来罕见,全面吹响了新时代我市乡村振兴的号角。
  生态美不美,就看林和水。近几年,林水会战在日照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高频词,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升,村民无不欢欣鼓舞。
  从2015年我市启动林水会战以来,全市各级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治山改水,苦干实干,完成林业投资26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造林31.9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2%,高出全省17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同时,完成水利投资40.6亿元,年均超过20亿元,是“十二五”年均水平的2倍;治理中小河流109条,河道295公里;地表蓄水工程蓄水量6.4亿方,超过多年平均35%。
  美起来的乡村,才能安放乡愁。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坚持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通过集中投入、连片打造、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新变化、新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移风易俗,农民品味高起来。近年来,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中,日照市紧紧围绕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两方面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魅力乡村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
  2017年12月,山东省文明办委托第三方对2017年度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农村群众满意度进行了电话抽样调查。结果公布,日照市移风易俗工作得分9.41,城乡环卫一体化得分9.58,继2016年全省“双第一”后,再次获全省17市排名“双第一”。

民生至上 农民生活美起来
  入夜时分,灯火通明的五莲县石场乡石场村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舞曲声,伴随着悠扬悦耳的旋律,50多名农民在广场中心翩翩起舞。
  山村里跳起了广场舞,让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交通、脱贫攻坚等农村民生事业的加快发展,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农民手里的钱更宽裕了。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2年过万元,2016年达到14540元,为1978年的179.5倍,年均增长14.6%;农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加快,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836元,是1989年的14.7倍。
  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近年来,在农村教育事业方面,我市加快“全面改薄”力度,累计投入资金27.78亿元,竣工校舍面积100.6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69.9万平方米,完成设备购置3.68亿元。全面启动结对帮扶工作,全市共有37所城镇优质学校与80所农村学校结成对子,其中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也是困扰农村居民的一大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各级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扎实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现有乡镇卫生院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村卫生室1682个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7个,乡村医生3170人,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
  幸福公路,城乡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市管85条线路、294台客车的国有化改造,由市公交集团统一运营管理。市区至东港区乡镇,至岚山、五莲、莒县等地的所有线路全部实行3元一票制,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起了均等的公共客运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十大精准扶贫行动”,分级分层确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挂图督战,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真正惠及到每一位贫困群众,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要振兴,脱贫是前提。通过近两年来的集中攻坚,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累计完成减贫11.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4%下降到0.22%,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确保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9年巩固提升。
  新时代,再出发。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日照各级正在以饱满的热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向着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方向满帆前行,满怀信心地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日照答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日照力量!
  七月的日照,惊涛拍岸,又是扬帆远航时。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前行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