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大道通衢发力铿锵前行
——莒县纵横开拓构筑“大交通”格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刘维高
  放眼望去,今天,一个流动的莒城,处处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
  伴随着创新与发展的铿锵脚步,时光将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走过的开拓之路印记得分外清晰。回眸2018年,莒县交通运输事业交出了这样一份奋进图强的历史答卷:
  ——投资11.6亿元,对187.8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升级提档,对12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养护大中修,19个重点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其中完成莒北精准扶贫道路131.7公里;
  ——51.6公里县道、159.8公里乡道遍披绿衣,163处路域景观亮相城乡,全县道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投放130台新能源公交车,开通7条新能源公交线路,建设340余个公交站点,让莒县迈入“城乡公交一体化”和“2元一票制”新时代,城区、城乡、镇村公交三级网络加快推进,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公交以及扫码乘车、半小时免费换乘等措施的推出,让620万人次群众受益,累计为群众节约出行费用2800万元;
  ——62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1943个锁车柱、1700辆公共自行车和1.7万张出行卡和367.8万次的借车累计,不仅打通了市民出行“最后500米”,还为全城化绿色出行奠定了基础;
  ——全县运输企业新购上牌办证货运车辆新增935辆,新办普通货运车辆营运证1800余个,与2017年同期相比,全县货运企业、普通货运车辆、货运车辆总吨位分别增长22.6%、13%、9%;
  这是一条不断向上的大交通发展脉络,打通的是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旅融合等多重领域多个元素的根本性桎梏,承托着莒城的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民生发展发生着质的飞跃。
核心点睛:
大气魄凝练“强筋壮骨”
  可以这样说,读懂莒县的孟双线,便读懂了一条特色农业经济带:这条自北向南绵延76.1公里的主干道上,起点是莒县“北大门”东莞镇,特产桑蚕、黄烟、榛子由此输出;经中药材基地库山乡,将黄芩、丹参、瓜蒌等中药材装车上线;临至招贤镇,美丽绽放的四季花卉由此发往全国各地;再到峤山镇,具有地理标志特色的大姜、小米也可以从容上市;到达陵阳街道,大量蔬菜瓜果经此遍销省内外;而南至寨里河镇,核桃、蓝莓、树莓等五彩水果也纳入了销售网络。
  一条路,6个重要节点,10余种特色产品,道路的舒展放大为产业优势,最终形成磅礴的推动力量。
  “这是莒县交通扶贫的亮点代表,特别是东莞到招贤段的核心工程,具有疏通最长、质量过硬、投资最大、带动力最强等显著特点。”莒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孙乐芳告诉记者。
  围绕着这一主干线,东莞至206国道连接线、库山至天宝、新招洛线等9条连接线干支纵横交错、经纬成网,一举解决了莒北乡镇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密度小等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短板,“断头路”“瓶颈路”成为历史,从“群众出行难”转变为“就近便捷出行”。
  从此,“莒北”这一莒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区域,扎扎实实嵌入了莒县加快发展、创新突破、后发崛起的版图上,跟随着莒县大跨步前行的脉动而前行。
  不仅仅是莒北路网的全面提升,2018年中,本着“修建一段公路、引领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方民生、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莒县横山至孟疃道路、莒道线阎庄至洛河段等19个重要路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这一张路域网络的布局铺展,实现了全县交通主干枝线的强筋壮骨,将莒县的基础建设平台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从此,莒县的运输承载能力上升到了新的水平线上。
核心点睛:
公交惠民“礼包”提升群众幸福感
  有两个历史时刻需要记住:2018年2月5日,莒县城乡公交全线进入“2元一票制”时代;2018年4月2日,莒县城乡公交推出60至64岁老人半价、65岁以上老人免票乘车,普惠民生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莒县的城乡公交一体化,一步几个台阶地迈入了新时期。
  在这个新时期里,县城至招贤、夏庄、安庄、小店、峤山等7条新能源公交线路构筑起了莒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筋骨。与此同时,30余条分支线路,纵横交错间打通了支线“毛细血管”,主次互为补充,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县的公共交通网络。
  在这个新时期里,莒县城乡公交不仅让提速和降价两者兼得,而且一举破解了群众出行难、费用高、出行环境差等“老大难”问题,使“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成为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
  这一步的跨越,让无论到莒县哪个乡镇、不管多远距离,乘坐城乡公交都是一个价,“2元走遍莒县”已经从目标变为现实。这一步的跨越,杻系畅通了乡镇与城区、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主通道。
  “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是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让农村人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舒适便捷、价格低廉、安全有保障的公交服务。”在孙乐芳看来,如今的莒县,群众对“惠民公交”的基本要求已经转变为对“幸福出行”的更高追求。
  为此,莒县投入资金835万元,引入“互联网+”的概念,建设了智能调度系统和车载定位视频监控系统,并将互联网思维延伸至手机端,最终实现的是扫码乘车。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以此为依托,我们的换乘枢纽实现了半小时内免费换乘,无需再次扫码或购票。”
  2018年8月,莒县公交洛河换乘中心建成启用,这是莒县探索构建城乡三级公交网络建设的全市第一个乡镇(片区)换乘中心,覆盖周边安庄镇、果庄镇、洛河镇三个乡镇,实行一口进出、公交门到农客门的封闭式、无缝隙15分钟换乘,确保乘客安全、快速出行。
  一年来,城乡公交日均发送乘客由改革前的4000人次升至17000余人次,全年累计运送乘客620余万人次,为群众节约出行费用2800万元,全县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当咬定目标、迎难而上成为莒县交通运输人的共识,怎样打破桎梏、多措创新,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需求,打通公交一体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他们奋斗的共同目标。
核心点睛:
“交通+”引发链式反应
  当时代的使命已经让“交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与其他行业互融共生的基础平台而存在,“交通+”能够迸发出多大的力量?
  且沿着银杏大道由东往西一路看去:丹凤山、嗡嗡乐园、都乐农庄、屋楼崮、田甸园、浮来山等景区串珠成链;莒州文街容纳书画经营业户150余家、汇聚过门签、剪纸等非遗文化,一处集莒文化研究交流、传播创新于一体的特色市场屹然而立;莒州博物馆记载着莒地近7000年的文明与兴衰,向人们展示着莒文化的独特魅力;莒国古城蓝图绘就,正在紧张施工,一个水系环绕、古韵古香、文脉绵长的城市综合体正在生长;浮来山千年银杏静默伫立,成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拉动莒县文旅动能提升……
  这条路,已经成为贯通新城和老城的一条文脉,将古莒与新篇融合在一起,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一起,让“交通+文旅”迸发出澎湃的动能。
  当交通与文旅相互碰撞出火花,浮来山景区旅游路、横山天湖景区旅游路……一条条支撑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的特色精品公路先后建成通车,为莒县“诗与远方”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风景不止在目的地。为了将串联作用放大,将“修路”与“塑景”结合,莒县将新建道路与改建道路的绿化工作与之同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交工,采用高密度、多层次、彩香化实施道路绿带建设,并将公路驿站、景观台、港湾式公交站点嵌入其间,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路一风景、道路即彩带、旅途即旅游”的生态型、景观型畅美幸福大道,让“交通+生态”产生了几何级的“化学反应”。
  再看今天的环青龙湖片区以堤代路的贯通,不仅结束了当地50多年没有生产路的历史,更是吸引了安河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安庄镇,以总投资28亿元打造省内首家“三园三区综合一体化”项目,最终将其与青龙湖区域接壤,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而洛河镇,则有投资1.18亿元、以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为依托的恒青源·田园牧歌综合体项目蓬勃发展,休闲娱乐、果蔬采摘、农牧观光、水上乐园、民宿居住、康体养生、房车露营的集聚区正在形成;去年年底,拥有全国首个桑蚕·食用菌双体系科学家工作站的“嫘祖部落”农旅项目落户碁山镇,将打造集桑蚕养殖、桑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条条示范区生态循环圈、二级公路循环圈等精品路网,让“交通+农业产业”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疾驰飞奔。
  新年的钟声,是又一次出发的号角。聚焦新目标、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在新机遇面前,莒县交通运输人的汗水仍在挥洒,奋力开启着莒县新时代的交通大格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1 版: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道通衢发力铿锵前行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