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难忘童年少年时(连载三十四)
  

张传玺

40.回涛雒,认识老师陈毓梁
  放暑假之后,有一天,爷爷从涛雒来看我们。送来五斤绿豆和五斤高粱米,这两种粮食几乎有半年与我家无缘了。我与弟弟、妹妹都非常高兴。可是从不掉泪的母亲却不停地抹眼泪。爷爷问她近来我们的生活状况。她说:“我和孩子们天天上海滩挖老乌眼(一种沙生野草的根部,可食)吃。爷爷说:“今晚上做点绿豆高粱面粥喝吧,让孩子们多少暖暖肚子。”爷爷这次来,最大的喜讯是知道了父亲的下落。爷爷说:“涛雒邮局的李益斋和父亲是朋友,今春收到父亲给他的信,打听我家的近况和联系方法。李益斋回信说,日本人不定时地来局查信,他要父亲用“平快”(平信快递,不需登记,邮票稍贵一点)直接写信给他,他可口头转告。如信内夹钱,可夹一张五元钞票。父亲在五、六两月,夹寄了两次钱,共十元。爷爷这次送来的粮食,就是用父亲寄来的钱买的。爷爷还给母亲五元,以贴补生活。因奶奶很想我,在爷爷回涛雒时,我也跟爷爷回到涛雒。
  这时的日伪军已在涛雒南门里“山房”院内重开涛雒小学,办学的经过是这样的:
  头年(1938)冬,日本侵略军自日照县城出发,准备进占涛雒。在行进的路上,抓到了几个他们认为形迹可疑的人。其中有陈毓梁。陈原来是位职业小学教师。1938年春,在日照西乡参加了东北军五十七军,当过政工队员,军衔上尉。这年秋天,五十七军移防沂蒙山区。他以老娘病重为由辞职回乡,家住涛雒北十里的王家楼子村。这次被日伪军抓获,他一口咬定:“我只会教小孩,种地,从来没当过兵。”他还举起手说:“你们看我的手,哪里像当过兵的!”审问陈毓梁的翻译姓王,人称“王宣抚官”(后来常驻涛雒)。他对陈毓梁说:“让你在涛雒办个小学,你干得了吗?”陈连连回答:“我能干,能干,我能教得很好!”就这样,日本人释放了陈毓梁,让他办学。陈毓梁在当时的涛雒维持会(后改称涛雒乡公所)的支持下,恢复了涛雒小学。
  涛雒小学的校长由维持会会长丁履标(绰号十二少爷、十二嘲)兼任,教师只有陈毓梁一人,工友魏茂桂是涛雒西北街人。招生,由维持会通知涛雒街里各保,传达到各街各巷。陈老师还主动登门劝说,大约半个月之后,报名人数达40余人,分为三个年级,即一、二、三年级,各为一个班,在同一个大教室中,复式教学,桌凳齐全,教科书统一发给。陈毓梁办学认真,非常忙碌,生活上也有困难。校长丁履标同意陈毓梁的要求和建议,将陈妻陈仲丽调来学校任教,教一年级的小孩子。还将他们的儿子陈常岗(7岁)和女儿陈雀子(4岁)一并带进涛雒。他们两口从维持会领取“给养”。我回涛雒不久,见到老同学于治武,他已是四年级大学生了。他向我详细介绍了陈毓梁其人及在涛雒小学的办学和教学情况,并动员我秋天开学时,报名入学,可以与他同上四年级。我在9月初回了一趟,确实无开学的消息。我于是回到涛雒,入了陈毓梁办的学校,再读四年级。
  陈毓梁原名陈淑柏,青年时代,曾离家闯关东,师从一位老学者,古文的基础很深厚。后来长期任小学教师,是一位多面手的教师。而且事业心很强,可以说一心扑在教学上。当时的“正课”,是语文、算术、常识。课本是由在济南的伪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他按照课程表的规定,认真教授。“副课”如美术、体育以及课外活动等等,课程表上虽一一开列,可由老师自作主张,这为陈老师发挥其教学特长留下了广阔的余地。以美术课为例,他的绘画水平是很高的,他从幼年时代就喜欢美术。他在上小学时勾勒的花草鸟兽,许多大姑娘、小媳妇称作“画谱”,多争相求取,用作花鞋或儿童肚兜上的图案。后来他又师从东北名画家,学习水彩画,无论是大笔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很出色。他在教我们的美术课时,从怎样学《芥子园画谱》讲起。在讲画法时,对于握管、运笔、传神等,讲得细致入微。如讲画兰花:“一笔螳螂肚,两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等,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后用毛笔在白纸上画,反复滚动运笔示范。对于画梅、竹、松这“岁寒三友”,讲了很长的时间,对于画此三者的运笔、要领和意义,一再交代。如画梅,要注意老干嫩枝的设计,女字干的布置。画竹、松,重在画“干”,要“上画竹子下画松”,竹叶要“人字与个字搭配”,松叶要“浓与疏搭配”。“竹干清淡,松皮如鱗。”由于陈老师的讲解有要领,示范极传神,大大培养了同学们的绘画兴趣。我们在他的指导下,办了几期“画展”。当时涛雒小学的天地很小,而且由于地处重重伪军警机关的门禁之内,外人不得其门而入。虽是这样,我们自我欣赏的热情很高,维持会人员和军警前来参观的也不少。
  这所学校的体育课缺少设备。球类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均没有;只有两副秋千和一副翘翘板。不仅可玩的东西太少,而且也不太适合小孩使用。陈老师在体育课上,除了严格地训练排队和左右转法及齐步走之外,大部分时间教我们“体育表演”。如在表演《雁南飞》时,边歌唱,边表演。歌词如下(唱二次,一唱“‘一‘字”,二唱“’人‘字”):
  青天高,远树稀,秋风紧,雁南飞。
  编个“一”(“人”)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好像哪,哥哥弟弟,相亲相爱手相携。
  还有一门“劳作”课。他教我们将伪宣传部门发来的成捆的宣传画裁成各种适用的纸片,叠粘成纸花串,又用花纸夹铁丝,做成折叠式的挂灯,布置了一个大的展览室,北壁是“作文展览”,东壁是“美术展览”。
  大同学对陈老师的教学态度及对学生们学习的关心程度,都怀有很深的感激之情,大家都很用功。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童年少年时(连载三十四)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