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第一时间”的背后
  

本报通讯员 朱峰 汪洋
  7月15日上午11点,巴拿马籍开普型船舶“蓝色地平线”轮满载着20.5万吨矿石,沿着平缓航道,驶过开阔口门,徐徐向卸船机昂然矗立等待迎客的30万吨铁矿石泊位靠泊。这是今年以来靠泊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的第238艘大型进口铁矿石船舶。
  此时,由日照海关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检验检疫团队,冒着30多度的高温,已经穿戴好了各种防护装备,第一时间出现在了日照港矿石码头。他们履行把好国门的神圣职责,确保在严格外防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同时,将疫情检疫对港口生产的影响缩短到最后一秒钟。
  今年以来,日照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和国家关于“六保”“六稳”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港口生产实际,研究制订防疫情和保生产的措施方案,确保人员第一时间到位、工作第一时间展开、结果第一时间完成、船舶第一时间开工,全力助推港口生产,满足了腹地钢厂复工复产对于原材料的迫切需求。
  “第一时间”的背后,是对神圣职责的执着坚守。日照海关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港口生产两兼顾,坚守外防输入和服务港口生产的神圣职责。他们针对铁矿石装卸作业特点,采取“一船一议”,提供预约检验检疫服务,优化流程压缩船舶等待时间,齐头并进统筹安排,船舶检疫和手续办理同时进行,做到卫生检疫和重量鉴定无缝衔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手续,开辟了高效通关绿色通道。
  “第一时间”的背后,是不辞辛劳的倾情付出。无论黑天白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接到检疫申请,日照海关绝不延误,实施“人等船”查检模式,提前到岸边等候,加班加点完成疫情监测,7×24小时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日照海关的工作常态。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双层的橡胶手套,体温检测、医学排查、咽拭子采集……一系列的流程下来,需要闷在防护服里至少两三个小时,每一次登轮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炽热的太阳照射着港池波澜不惊的水面,粼光闪闪。已经是下午1点30分,日照海关检疫工作团队,迈着沉重的步履走下悬梯,完成了样本采集。脱去防护装备,汗水浸透了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制服,憋闷得通红的脸颊上滚落下一连串的汗滴,笑容却洋溢在每一张疲惫的脸上,因为他们又为港口生产争取了“第一时间”。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第一时间”的背后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