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培育日照开放发展新优势

  本报理论部
  内容摘要:党中央提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将对发展战略进行重大的调整和转变。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培育日照开放发展新优势,需要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日照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深化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强化载体支撑,着力搭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质开放平台;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固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是积极应对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变化和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作为我国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日照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开放是其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必须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更好地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培育日照开放发展新优势。

一、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新战略,为我市开放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培育日照开放发展新优势,首先要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
  双循环战略体现了辩证思维,包含四个方面含义。第一,我国的经济循环不是单一的国内或国际循环,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两个循环不是相互隔离、彼此独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第二,这个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必须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依靠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循环来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第三,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脱离产业链供应链来谈双循环,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们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第四,双循环兼顾效率和安全。通过参与国际循环,我国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分享全球化红利;同时,如果有了国内循环,当国际循环出现风险时,我国经济也能够安全运行,从而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必须认识到: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不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经济开始“内卷化”,更不是“新时期的闭关锁国”;而是以满足国内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分工体系和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国际循环为补充,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为载体的动态发展体系;是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时代的内循环体系在本质上也是开放的,并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产业发展规律的变化而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可以充分发挥需求引致创新的作用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利用资源。同时,我国超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可以形成对全球优质要素的虹吸效应和巨大需求的进口溢出效应,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其次,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以前的那种低成本、出口导向的高速增长模式已愈来愈不可持续。核心技术缺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快速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改变出口导向战略形成的我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动选择。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正面临着各类深层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衍生的各种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补上消费市场的短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消费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

二、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各类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同时,“双循环”正推动新一轮区域一体化提速———围绕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形成的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将会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因此,培育日照开放发展新优势,必须要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深度融入“两圈”。一是要融入胶东经济圈。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市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要全面落实这一《意见》,从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创新等五方面入手,全面对接融入胶东一体化发展。二是融入鲁南经济圈。2020年6月,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紧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加快鲁南经济圈临沂、枣庄、济宁、菏泽四市一体化发展,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实现突破菏泽、振兴鲁南,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要加大与鲁南城市群的对接合作,努力把日照打造成鲁南和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积极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和中部地区经济圈。随着要素自由流动程度的上升,未来国内将会形成新一轮要素聚集,这意味着一些区域的整合与发展速度将会加快。目前国内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中部地区这五个区域的发展被普遍看好。日照紧邻长三角、京津冀和中部地区三大经济圈,必须充分已发挥这一区位优势,积极对接这三大经济圈。
  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日照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努力实现全方位开放,尤其是要加强与日韩、东盟的合作。

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畅通国内国际循环———不只是畅通人流、物流、要素流,更要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这就更凸显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只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才能更有效地吸引资本、人才等各种资源,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
  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抓好流程再造攻坚行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流程再造。流程是否简捷、服务是否便利,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全面落实“放权、精简、集成、共享”要求,进一步精简流程、明确权责、优化服务,以“一次办好”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市县同权”“只跑一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环境,让企业和群众不托人也能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因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公平的法治环境,不可能形成吸引投资的强大磁场、加快发展的蓬勃气场。只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必须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改进态度,还体现在政策服务、专项服务和增值服务上。因此,更优的服务意味着要增加服务的宽度,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及时到位,培育优良的投资创业生态圈,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搭建优质的平台。这就需要政务人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做好做优政务服务。

四、搭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质开放平台
  平台是集聚资源、推动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载体。拥有优质创新创业平台,才能让人才、资本等各类资源在空间上形成集聚,产生化学反应,促进项目的裂变升级。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需要强化载体支撑,着力搭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质开放平台。
  深化开发区改革,推动园区提升。经济开发区担负着聚集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大使命,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载体平台。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我市的园区加快向以“产城融合,金融资本、互联网以及学校、医院等社会支撑服务在园区共生出现,园区环境更宜居,服务更完备,更能吸引留住人才”为特点的园区“3.0版”转变,打造先进制造业平台,使之成为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阵地。
  抓好特色园区建设。日照综合保税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新窗口、新高地。在建设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由于综合保税区所具有的开放优势和一流营商环境,将会成为外资在高端领域集中投资布局的重要场所,将有利于联通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内外循环相互融合、促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以及带来更多的机遇。因此,要在综合保税区推进政府职能调整、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贸易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和法治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逐步形成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使成为国内外产业、技术、人才聚集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同时,要积极抓好日照人力资源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的提升。
  打造优质科技孵化平台。科技孵化器是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加速器”,为创新的项目、理念、想法的孕育与快速成长提供优质生长的土壤,是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坚持政府主导、科技企业参与、社会力量联动,建设一批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要围绕满足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人创业者需求,发展一批创客空间,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梯度孵化体系。

五、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
  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也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日照的关键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水平,是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以日照的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提升产业链水平。产业集群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链招商,是增强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方式。要对我市的钢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进行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按照“固链、补链、强链”要求,策划推出一批重点招引项目。同时,要抓好先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攻坚行动,督促企业提升工艺设备、内部管理和新技术应用,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并以此带动产业链水平的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力不足是制约产业链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升产业链水平关键在于创新。要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从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等层面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引导驻日照高校聚焦我市主导产业,推动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保障。以此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将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
  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链水平的最核心资源,必须重视人才的聚集,把招引、培养和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要根据创新链上各环节的需要,着力引进、培养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首先,着力打造优质聚才平台。大力实施产业领军人才汇聚计划,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编制人才规划、绘制人才地图、建立人才库,建立重点企业引才用才激励制度,支持企业“靶向引才”,让人才与产业紧密结合。其次,创新人才激励措施。积极改革人才管理机制,创新激励人才充分发挥潜能的举措,真正让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得荣誉、有地位、受尊重。再次,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用市场化、专业化手段,为来日照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全链条、全要素的支持,切实创造“才”至如归、“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执笔:杨家德)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论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培育日照开放发展新优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