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有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带路,东港区蔬菜产业正在“老树发新芽”———
路子选准了,致富更有奔头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卢立平
  “从(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七得采摘了两三千公斤,赚个二三万块钱没问题。”这些日子,56岁的彭善明和老伴放下饭碗就往蔬菜大棚里“钻”。春节期间,各种蔬菜需求旺盛,他的特种大辣椒更是成了抢手货。
  去年9月份,彭善明特意在大棚种上了特种大辣椒。这是村里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专门从外地一家权威育种研究所“淘来”的,“不仅个大产量高,而且口感鲜脆,辣味足,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块多……”彭善明和老伴打心眼里高兴。
  老彭是村里第一代蔬菜大棚户。上世纪九十年代,东港区西沈马庄在村里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老彭和十几位村民一样,咬咬牙拿出积蓄承包了一个大棚。后来,随着市场销路打开,更多的村民加入其中,蔬菜大棚发展到280个。
  和这个大棚蔬菜产业一起红火起来的,是蔬菜贩卖和运输行业。最鼎盛的时候,村里的蔬菜销售者就不下60家,光冷藏车、卡车就达110辆。
  虽然每到收获季节,成群结队的菜贩子上门竞相叫价,但突破眼前,放眼长远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也是村党支部书记赵龙新思虑最多的事。
  “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要优。”赵龙新告诉记者,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站稳脚跟,就必须摒弃粗放生产模式,在产业升级上发力,避免产业同质化,培育蔬菜的特色优势。
  在彭善明的大棚不远处,就是被村民们称为试验田的5座高标准大棚。花盆内、土地上,引种的小番茄已经开始坐果变红,来自市里的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和镇上的技术员正在向几位村民介绍大棚蔬菜新品种、新技术。
  去年春,西沈马庄村党支部整合1.67公顷河滩地,争取市派南湖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扶持资金,成立了引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有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都要由合作社在试验田试种成功后,再交给村民去做。”赵龙新说,除了给村民提供蔬菜生产管理和销售服务外,合作社还负责进行蔬菜良种良法推广。
  有了合作社和试验田在前边探路,村民搞产业升级再也不用担心走了弯路。目前,该村已经有100多个蔬菜经营户加入了合作社。去年,有26个蔬菜大棚户调整了蔬菜种植品种,引进的特种大辣椒、番茄、黄瓜等远销北上广,每亩大棚预计比往年增收上万元。
  让彭善明等蔬菜大棚户更高兴的是,当地政府对蔬菜产业升级发展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镇上争引资金60万元、村集体配套20万元,对自来水进行了改造;投资180万元,对大小水渠进行整治;镇村投入400万元,不但硬化了大小街道,还将水泥路通到了蔬菜大棚旁边……
  前不久,村里在南湖河两岸流转了28公顷土地给土发集团发展彩色水稻,不仅村集体每年能增加10万元收益,还能给年龄大的村民带来务工收入,而更多的村民则开始琢磨跟着村里发展彩色水稻。“到明年,我们村就会有两张名片了,一个是优势蔬菜,一个是彩色水稻。”赵龙新高兴地说。
  “水、电、路修到地头,又有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提供新技术,咱明年再上一个大棚,全部是标准化生产!”彭善明一边采收辣椒,一边和老伴盘算着扩大规模的事,幸福的笑声在大棚里回响。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路子选准了,致富更有奔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