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2月26日中午,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过表彰的滕兆敏马不停蹄来到三庄镇邱前村“摆渡”爱心食堂,这里也是他在日照开办的15处“摆渡”爱心食堂之一。
“年前没顾上来这里陪老人们吃饺子,答应了他们一起吃元宵补上,说到就得做到。”榨菜汁、和面、裹馅、煮水……滕兆敏驾轻就熟地在厨房里大展身手。从2016年开办第一处“摆渡”爱心食堂至今,他每天都会奔波在为各个食堂送食材、为行动不便或失能老人送餐的路上,15处食堂的一草一木、一碗一筷都清晰地印刻在滕兆敏的心底。
从一个人,到60余家爱心组织、2600余名爱心人士加入“摆渡”;从最初为8位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到如今能让375名农村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吃上一顿“热乎饭”,并为20名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她们脱贫。荏苒五年,滕兆敏为日照建起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帮扶队。
“摆渡”:渡人渡己,将贫困老人“摆渡”到幸福彼岸
1978年,滕兆敏出生在五莲县的一个小山村。
他要过饭,贫苦和饥饿如影随形。“姊妹6个,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在滕兆敏的记忆中,似乎所有的痛苦都与食物有关,他和几个姊妹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在无尽的饥饿中、在母亲无奈的叹息中长大的。而开办“摆渡”爱心食堂,正是源于他对贫困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6年,滕兆敏成立了山东省首家专注于精准扶贫的专业志愿团体——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协会围绕日照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扶贫活动。一天,滕兆敏在带领志愿者们到五莲县洪凝街道孙家岭村开展帮扶活动时,在一个巷道里遇到一位跪地爬行的老人。老人姓孙,家里的米面油上落满厚厚的灰尘,被褥已被老鼠啃出了一圈洞,一口锅也已经烧透了底……
“老人行动困难,没人给他做饭吃。以往的志愿活动可能只是送米送面,但却忽略了有很多失能老人根本不具备把饭做熟的能力。”经过广泛走访,滕兆敏了解到在偏远农村仍有部分贫困人群虽有低保、也有物资,却因高龄孤寡、残障、失能、半失能等原因,而存在“吃饭难”问题。滕兆敏决定在贫困孤寡、失能半失能老人相对集中的偏远农村,以开办爱心食堂的方式,为他们解决吃饭难题。
“食堂的名字就叫‘摆渡’,意思是渡人渡己,将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老人‘摆渡’到幸福的彼岸!”关于“摆渡”的模式,已经在滕兆敏心里萌芽。
逐步创新完备模式:实现“脱贫+解困”一举解两难
2016年下半年,日照第一家“摆渡”爱心食堂在莒县龙山镇北上涧村开业了。那一天,村里好多贫困老人涌到食堂,有位名叫董向洲的老人一下子吃了3碗菜、6个馒头。
吃完饭,老人激动地哭了。他说:“这是我这些年吃得最饱的一顿饭!”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如今的“摆渡”爱心食堂从1家开到了15家,已经形成高标准、规范化、模式化的扶贫服务体系,成为山东省扶贫工作中一张闪亮的名片。为确保食堂持续健康运行,滕兆敏和志愿者群策群力,形成了以政府支持、企业合作、网络众筹为主的多方融合与“摆渡超市、摆渡光伏、摆渡菜园”三位一体保障体系,解决了食堂“自我造血”与“持续运行”之间的矛盾,让375位老人的“一顿热乎饭”能够一直吃下去。
滕兆敏在每一处爱心食堂都设置了厨房、餐厅、超市、活动室、休息室等场所,统一配备炊具、餐具等设施。食堂每月公开账目,所需食材由志愿者统一采购配送,保障每日用餐的营养与安全。同时,食堂帮扶对象均由食堂所在村村委会推荐,滕兆敏带人挨家挨户走访核实,经村级公示后最终确定帮扶对象。食堂工作人员则是村两委聘请的村中贫困妇女,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和日间照料服务,切实解决了贫困老人们的吃饭难题。
爱心食堂设立后,不但让贫困老人得到了基本的照料,也形成了一个个互帮互助的群体。东港区陈疃镇上蔡庄村有位名叫张茂分的老人,有一次,他连续两天没到食堂吃饭,食堂工作人员感觉不对劲,担心出现什么意外,便连忙到老人家里察看。当时,老人已经高烧到虚脱,食堂工作人员赶紧联系村里医生急救,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爱心食堂的建成不但大大改善了被帮扶对象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那些贫困老人从到食堂吃饭开始,也开始注重起穿衣打扮、个人卫生,对社会充满了感激。东港区陈疃镇堰村51岁的彭军贤身患侏儒症,看到经常有志愿者去食堂服务,他便也申请到食堂帮忙。因为被食堂的志愿者们感动,他甚至决定,在自己生命走到尽头时,愿将遗体捐献给国家供医学研究,以回报社会。
孤寡老人得到了照料,村庄风气越来越好。如今,凡是办起“摆渡”爱心食堂的村子,村民们都会自发将自家种的菜、粮送往食堂。每逢端午节、老人节这些传统节日,村里那些大嫂们还会自发挎上整篮子的鸡蛋、大米,一起到食堂给老人们包粽子、包饺子。而在食堂工作的本村贫困人员,每月也能拿到500-1000元不等的劳动收入,实现了“脱贫+解困”一举解两难。
“哪里有老人需要这口饭,就把食堂开到哪里!”
从2006年8月成立日照爱心志愿者联合会从事公益工作,到2016年成立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开办“摆渡”爱心食堂,一路走来的滕兆敏遇到过各种质疑:为什么要从事公益?为什么要办食堂?怎样确保食堂长效?如何避免老人来回食堂的路上发生意外?
事实胜于雄辩,从关爱贫困孤寡老人的“情暖夕阳红”项目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情系红领巾”项目,从帮扶救助各类重大疾患“微光爱心基金”项目到解决贫困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的“摆渡”爱心食堂项目,滕兆敏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志愿品牌,用自己的执着坚持做出了有力回答。
“兆敏啊,你要继续做下去!”2019年10月17日,在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杨东奇的这句话,让滕兆敏在公益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了。
“哪里有老人需要这口热乎饭,我就把爱心食堂开到哪里!”如今,15家爱心食堂供养了375位老人,滕兆敏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当家的”,成了他们“滕儿”,成了他们的牵挂。聋哑、智障老人唐秀美,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等中午的那顿饭。有一天,她看到滕兆敏到食堂送菜,便蹒跚回家抱来一个大塑料袋,手舞足蹈地比划了半天。滕兆敏打开一看,是已经坏了一多半的山楂。原来,老人家里有棵山楂树,每天她将枝头上熟得最好的那个山楂摘下,攒起来给滕兆敏留着,久而久之攒了很多,却多半儿已坏掉了。面对老人们的渴望和期盼,滕兆敏更加觉得不能停下来。
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高质量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
对于“摆渡”的未来,滕兆敏还前瞻性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与食堂相结合,让村民在这里满足精神文化层面需求。同时,食堂功能还将进一步延伸,他将志愿服务站与大学生实践基地引入,以更丰富完备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针对行动不便的受助对象,滕兆敏又创新打造了“一公里配送圈”,目前已实现对陈疃镇八个村的爱心午餐配送,也将在三庄镇等乡镇陆续开展,让更多失能贫困群体能够吃上一顿热乎乎的爱心餐。
“为更多失能贫困老人当好摆渡人,我将初心不改,一直走下去!”这,是滕兆敏坚守在心底的承诺与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