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银杏园变身“绿色银行”
——沙河崖村银杏产业发展侧记
  

全媒体记者 王 霞 通讯员 田光夫
  在莒县浮来山街道沙河崖村,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村民形象地将它称为“绿色银行”,靠着苗木种植,村民们早早地过上了小康生活,银杏树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据估算,目前,该村银杏园总价值超过1亿元,相当于沙河崖村民每人拥有3 0多万元的存款。
  小小银杏缘何成了大产业?
  1996年,浮来山街道瞄准银杏叶药用价值高、资金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市场前景好这一“短平快”项目,提出了“建设银杏产业园”发展规划,大力推广银杏采叶产业,镇政府分别拿出专项资金,统一采购银杏苗、银杏种子,给群众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沙河崖村银杏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最初的1.3公顷,一跃发展到10公顷种植规模,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银杏产业园,村里也从传统的水稻小麦粮食种植蝶变成以银杏为主导产业的银杏村。
  据了解,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系统有着显著的疗效,具有软化血管、调节血压的作用,3—6年的银杏叶中提取物含量最优质。农民采摘下的银杏叶,随市场行情的上涨,企业收购银杏叶的价格也在不断上调,鲜叶价格每公斤从以往的几毛钱上涨到5.2元左右,按当时的收购价格每公斤5.2元计算,每公顷年收入10.5万多元,银杏叶成了农民增收的金叶子。
  由于银杏叶销售渠道不畅,产出来的银杏叶卖不出去,村民们纷纷把银杏树都挖出来处理掉。沙河崖村党支部书记朱京忠成了废弃银杏树的“接盘侠”,他到别的村去低价收购银杏树,然后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全部栽植银杏树。本村村民看到领头人反其道而为之,也跟着学习,村里的银杏园由10公顷扩展到20公顷,银杏树苗存量陡然增加到600多万株,沙河崖村成了地地道道的银杏产业村。
  为提升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沙河崖村视银杏为“绿色银行”,加大投资,强化管理,党支部组织本村农户成立了银杏绿化苗木合作社,实现了苗木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经营,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以“谁栽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老少同田、梯级发展”生态管理方法,合作社争项目引资金,修建了自动灌溉系统,对银杏产业园实行统一浇水、施肥、打药、销售等,为树木的栽植、管理提供“一条龙”服务,使银杏生意不断“升级”增值。
  据了解,银杏是我国驰名世界的化石树种,其经济、生态和文化效益突出,国内的道路景观树,现在各地普遍有银杏大道、银杏长廊、银杏园区等景观绿化带。随着苗木的市场行情一路上涨,银杏苗木交易一片红火。沙河崖村银杏合作社通过互联网等重要渠道销售银杏苗木,每年3—4月份,各地的经销商慕名前来,运载银杏树的车辆络绎不绝,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种植银杏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
  沙河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了银杏产业的升级改造。如今,沙河崖村被冠以“莒县银杏第一村”之美誉,该村以银杏园为载体,打造银杏文化,开发银杏特色小吃,新发展了10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强乡村文化建设,2015年,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2017年秋,作为活动现场之一,成功举办了县旅游局组织的银杏节活动,被评为山东省森林村居。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杏园变身“绿色银行”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