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三项机制”助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访莒县教育与体育局局长宋国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吴志斌
前言
  莒县地处鲁东南,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6所,在校生11 . 8万名。其中,乡村学校175所,在校生8.3万名,占全县在校生总数的70%。受学校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生源构成、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近年来仍比较突出。乡镇教育好,全县教育才能整体好、真正好。如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补齐乡镇、农村教育短板,围绕与此相关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莒县教育与体育局局长宋国安。

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建立城乡协作共同体
  记者:中央及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要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逐步破解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莒县是怎么推进这一工作的?
  宋国安:近年来,莒县教体局聚焦这一难题、要题,把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局长突破项目,通过建立协作区教研共同体管理、农村薄弱学校派驻“党员校长”、驻校教研等多项机制,打破学校壁垒,强化校际教研力量下沉,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抱团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办学短板,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推动全县义务教育更加均衡、更高质量发展。
  记者:据了解,目前莒县13个教研协作区,各个协作区有共同处也有不同处,这项工作如何开展?
  宋国安:13个教研协作区(涵盖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初中6个、小学7个。每个协作区推选一所首席学校,校长为协作区首席校长,牵头组织协作区内各学校进行多层面合作教研。
  确立教学教研协作区“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不定时召开学校联席会议,建立活动轮值机制,制定出每学年的协作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按部就班开展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实行跟岗学习、结对帮扶,进行同课异构、磨课教研,举行学科命题比赛等活动。同时建立联管、联测、联评工作机制,在互相取长补短、共享智慧和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协作区一体化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扎实推动各学校“抱团”成长。
  建立协作区捆绑评价机制。修订完善《莒县义务教育协作区教研共同体“捆绑式”评价办法》,细化协作区的考核指标,涵盖组织机构、合作交流、协作成效、创新实践等方面的5个二级指标、11项考核要点,并对考核方式、考核步骤、表彰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协作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协作区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对捆绑式考核结果进行奖励。随着评价机制的逐步确立、完善,各协作区建立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思想认同,协作区内部发展潜力、发展动能进一步盘活,协作区间的竞争力也进一步激活,为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建立协作区内精准帮扶机制。实行区内“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突破学校限制,在协作区内各学校互相选派骨干教师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等活动的基础上,实施区内“影子教师”跟岗培训、骨干教师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综合发展。实施跨校走教帮扶。鼓励首席学校教师通过“走教”形式,到薄弱学校帮扶授课,真正由“学校人”变成“学区人”,有效缓解师资短缺问题。

  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 农村薄弱学校派驻“党员校长”
  记者:乡村相对薄弱学校是义务教育的“神经末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短板就在乡这类学校。莒县面积大,乡镇多,村小多,如何打通教育这“最后一公里”?
  宋国安:为打通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以党建工作引领、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莒县教体局坚持底线思维,从局机关选派22名优秀党员同志到农村薄弱学校担任“党员校长”,启动实施在乡村学校派驻“党员校长”工程。“党员校长”实施底部攻坚,通过外引优质资源,内挖发展潜力,帮助派驻学校完成“私人订制”发展方案,实现最大程度本土化、个性化发展。
  “党员校长”聚焦派驻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短板、弱项,重点保障“硬件”和“软件”提升,尤其是音体美教学设备、功能教室、运动场地以及教学仪器、图书标准化配备及正常使用;引导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研讨方法和路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就是通过推门听课、随机抽查等方式促进教师常规工作规范化、精致化。

  教研员驻校 打造教研一体化新格局
  记者: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如何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教研等综合素质?
  宋国安:针对乡镇、农村教育短板,莒县教体局打造新型教研员队伍,实施教研员驻校教研制度,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学科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全学段高质量学科教学体系,莒县教体局印发《莒县教体局关于教研员驻校工作的实施方案》。此项工作增强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教研员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作用。
  教研员驻校工作从课程研发、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科研等方面切入,全方位指导各学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开展高效教学;教研员破常规转角色,深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的角色定位,统筹开展新教材、新课改、新考改宣传解读和有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为保障驻校教研工作扎实开展,更有效地服务于学校发展,教体局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在工作机制、效果反馈、经验交流、评估考核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帮助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创建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学习型教师群体。加强科学、信息技术、艺体等学科兼职教师培训,提高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
  帮助扎实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创新研讨方法和路径,抓好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协调发挥好中心校、协作区、帮扶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课异构、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记者:教研员驻校工作除了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学校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宋国安:学校管理方面,教研员要帮助学校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章程,扎实协调中心校落实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走教办法,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保障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通过推门听课、随机抽查等方式促进教师常规工作规范化、精致化。
  建立每周进校制度,教研员分组深入各协作区推门听课、驻校指导,驻校期间参与学校考勤,并全程参与学科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集体教研、命题研讨、指导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及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等活动。建立及时反馈制度,及时总结所驻学校及协作区在教学、教研、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性建议,并予以督促落实。建立定期研讨制度,每月末组织召开会议,交流研讨学科教研员在各校及协作区调研情况,为协作区、学校、学科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为打通村小合作教研的“最后一公里”,莒县教体局将教研工作重点下沉至村小、教学点,实施底部攻坚,建立村小教研共同体,进行连片诊断教研,常态化开展“业务干部体验式教研”和“教研员与村小教师互动式教研”等活动,做到壮大骨干教师群体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重,区域教育资源互补与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项机制”助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