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建设工匠”风采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设工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推动我市建设系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日前,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日照建设工匠”评选活动,经基层推荐、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社会公示,最终评选出10名“日照建设工匠”。
  即日起,本报开辟专栏,通过展示“日照建设工匠”扎根一线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表现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公而忘私的时代精神和高贵品质。敬请关注。
王琨:技术创新“很上瘾”

全媒体记者 郑笃凯
  “我就是喜欢静下心来研究点儿东西,每完成一项技术革新,就特别有成就感,很上瘾。”当被问到为什么能做出如此之多的创新成果时,山东港湾建设集团高级工程师王琨答道。
  这位39岁土生土长的日照汉子,工作以来,转战了多个工作岗位,前10年都奉献给了条件最艰苦的工程一线。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仍然阻碍不了他对创新的执着与热爱。
  “我大学学习的是路桥专业,一下子跨度到港航施工专业,心里真没底。”王琨对刚刚参加工作时的经历记忆犹新。那时,身边有同事直白地调侃他“输在了起跑线上”,给他留下一个背影。但对钻研技术有一股“拧”劲儿的王琨,当即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
  凭着这股劲儿,王琨白天跑工地,跟着老师傅们虚心学习本事;施工间隙,抓紧时间做工程内业资料;晚上窝在办公室、宿舍里“闭关”,看图纸、编计划、写方案,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从对工作摸不着门道,到干起工作来头头是道,王琨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铸牢了坚韧的攻坚精神。
  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他潜心钻研,主笔的“海港码头沉箱底模板可循环利用技术”,以最高票数获得“中国港口技术发明奖”,为日照港首个港口发明奖;并主笔了日照港首项发明专利。设计工巧,开创性地以陆上“非”字形和海上“曰”字形,组成“暃”字形布置的新型预制场,可形成有效流水作业,颠覆了传统作业模式,为行业首项、国内外首创,填补了国际空白……
  这样的创新成果不胜枚举。工作以来,王琨共获得各类成果、论文、专利及荣誉奖项累计105项。其中,授权9项国家专利(3项为发明专利),荣获2项中国港口科技发明奖,主持5项国内领先及先进技术研发及推广,主编5项省(部)级工法,获4项山东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奖,获9项日照市级建筑业优秀QC成果,入围省级QC小组决赛,4获市职工创新成果奖,获日照市首届专利奖,获山东港口科技奖。
  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本身就是企业的财富。于是,公司领导找到了王琨,交予他一项全新的重要使命———设立创新工作室,培育新人。王琨的职责,也从现场负责人,转变为技术创新带头人。
  新的挑战,历来难不倒王琨。他从现场施工难点、内业要点到创新思维都手把手地教,给新员工压担子、分任务,进行“轰炸式”任务分配、“魔鬼式”训练,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青年员工。
  如今,他带出来的多个“徒弟”,已经走向关键岗位,可以独当一面,遍布在港口各个重点项目工地上。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连获“日照市职工创新大赛劳模(工匠)工作室类”奖项,被评为“日照市级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并入选省住建系统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获授权22项国家专利,6项为发明专利,取得各类奖项150多项。
  “遇到困难,得能琢磨,耐得住性子,恒得下心,立足实际、聚精会神、精雕细琢,才能独辟蹊径,创出好成果。”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王琨这样说道。

滕世金:“奇思妙想”有“大用处”
本报通讯员 韩浩楠
  走进天泰公司的小能人创新工作室,滕世金的发明专利占了半壁江山。能方便清洁紧固丝杆的清洁装置、易操作的新型安全配电箱、增强工人安全保障的外脚手架搭设辅助安装装置……这些都是滕世金的“奇思妙想”,总能帮工人解决施工中的难题,起到“大用处”。
  有人说,滕世金天生就是一个发明家。聪颖的天资,爱钻研的韧劲,赋予他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创新的“定力”。“小时候,自己对家里的电器十分感兴趣,总想弄懂其中原理,有次父亲给买了块电子表,我很喜欢也很好奇这表是怎么转的,于是拆开了,结果装不回去了,就怕被家里人发现。”说起从小对物理原理、机械设备的热爱,滕世金笑了起来。
  2003年滕世金入职日照天泰建筑公司,主要负责公司各项目的临时用电和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等工作。在他看来,安全管理,预防最重要。“我们做好安全管理,不光为了工地,更是为了建筑工人安全着想。看到哪里有不对的地方你告诉他们,工人们知道你是为他们好,也都会听。”处处为工人安全着想的滕世金在发明创造的路上也更多考虑怎样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方便性。
  在所有专利中,最让他感到骄傲自豪的,莫过于新型安全配电箱。他在工作中发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这极易引发触电事故,该怎样杜绝这样的事情?2013年底,某工地发生一起因随意接电而引发工人触电的事故。滕世金对此次事故十分上心,面对小小的配电箱,左思右想:“在里面加个铁板罩上就行,只露出开关、电闸操作手柄。”从产生这个初步想法,到“新型安全配电箱”形成产品,滕世金为了能让创意落地,一趟趟跑配电箱生产厂家,为了让设备更实用,他再一趟趟跑工地,就这样,经历3个月的加班加点,拥有“内门”的安全配电箱终于实现批量生产,在全国各个施工现场推广使用,填补了行业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空白。
  “干工作就要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去认真做。”凭着这份责任,在他看来,安全问题不分大小,事事重要,他始终秉持公司“拼上、靠上、豁上,真干、实干、会干”理念,扎根施工一线,根据施工现场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也因此取得无数成绩:3次获得山东省优秀成果一等奖;4次获得日照市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荣获山东省科技创新工作者创新大赛优秀奖和三等奖;3次获得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创新大赛一等奖。更是“日照建设工匠”“日照市首席技师”、日照市住建局建筑工程“专家库”成员。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源自滕世金30多年来在建筑行业踏实苦干、热爱钻研创造的“匠心”。
  “为百姓服务是我的荣幸,为祖国贡献是我的骄傲。”提及工作自豪感,50岁的滕世金眼中放着光芒,“我们公司的这些发明,都是免费推广到全国,从来没有收取任何专利费。”在他看来,只要能让更多建筑工人受益,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安全性,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就是最好的回报。
  匠心迭代、步步深耕,如今已是“师傅”的滕世金十分注重“传帮带”作用,每获得一项技术创新突破,他总会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工作之外他总是与同事一起钻研怎样将设备改进得更实效、安全、便捷。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工程建设人才,创新更多实用项目,公司为滕世金专门设立“滕世金创新工作室”,滕世金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带领团队继续发扬“工匠精神”,为建筑工程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宋瑞文:与建筑业科技创新结下不解之缘
全媒体记者 郑笃凯
  “创精品工程、让业主满意。”这是山东锦华集团总工程师宋瑞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业近34年来,宋瑞文主持过的重大工程荣获了不少奖项,由他组织施工的“日照市世帆赛基地”项目获得日照市第一个“国家优质工程奖”;“日照市水上运动中心工程”获得日照市第一个“鲁班奖”。
  此外,他还曾为“泰山杯”“鲁安杯”“中国安装之星奖”等优质工程多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是我市建筑行业当之无愧的“技术大拿”。
  作为一名建设工匠,对建设品质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2014年,国家出台了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对行业前沿格外敏感的宋瑞文从中看到了未来。他立即着手搜集资料,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体系,并先后多次到上海、南京、长沙等城市考察学习。很快,他带着对装配式产业发展前景的充足信心,向集团领导专门作了一次汇报。
  这次汇报,拉开了锦华集团产业创新发展的序幕,也决定了宋瑞文近几年的技术研发方向。2016年前后,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支持装配式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集团领导当即拍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被委以重任的宋瑞文,带领团队一头扎到了生产线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汪洋大海”之中。
  彼时,“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这样的疑问萦绕在所有团队成员心中。因此,几乎全部业务都需要宋瑞文亲力亲为,从外出考察、购买设备,到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过度的操劳,让他曾两次意外晕倒在厂房内。
  就是在这样“拼命三郎”般的奋斗精神支撑下,宋瑞文带领团队用了78天时间,于2017年10月1日,生产出了第一块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
  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宋瑞文深知,要想让装配式建筑成为真正的行业主流,就要把技术研发放在首位,生产出品质过硬的产品,形成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为了少走弯路,宋瑞文又一次选择“走出去”,到各地考察学习,寻求技术突破口。
  最终,他看中了空心轻质条板生产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炉渣、混凝土废渣等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过程无污染、无废料,生产中的下脚料、废品可达到100%粉碎再利用,与烧结砖、蒸压加气粉煤灰产品相比,节能70%以上。
  如获至宝的宋瑞文,立即开始牵头技术攻关,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不断试验,这种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新材料在他的手中成功面世。
  一路走来,初心如一。宋瑞文用实打实的创新成果证明了自己,先后组织研发国家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主持编制山东省省级工法30项;带领的团队获得国家级QC成果20项,省级QC成果及技术创新奖30余项;主导编写2部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因为在建筑装配式领域的研究贡献,宋瑞文还先后被聘任为青岛理工大学土建学院(临沂)客座教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等职。在授课中,他从不藏私,自行编写了《装配式建筑全自动生产线编程手册》等培训教材,一心培育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
  2020年,日照市第一栋27层装配式高层双塔楼———锦华广场锦华公寓顺利建成。这标志着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我市高层建筑建设中取得了成功经验,也为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
  “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对于自己的判断,宋瑞文信心满满。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和高智能化建筑应用技术方面的研发推广,向着更加节能、环保的目标发起冲击。

苏刘洋:环卫工变成“大工匠”
全媒体记者 许晓
  10年来,扎根环卫一线,改造落叶清扫车、落叶粉碎车,改进洒水车前喷“鸭嘴”,给企业节省几百万成本。“只要把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创新,环卫工也能成为‘大工匠’!”市园林环卫集团苏刘洋说。
  每年法桐落叶时都是环卫清扫压力最大的时候,一般的清扫车很难清扫大叶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苏刘洋看着近乎报废的干扫车有了想法。“再加一个装置,用起来可能效果更好,先上这个零件试试……”苏刘洋捣鼓起了他熟悉的车辆零件。
  凭借着经验和不服输的毅力,经过多次改进,最终将2台近乎报废的干扫车改装成为“吸力”强大的落叶清扫车,将2台淘汰的勾臂车、垃圾收集箱与2台进口落叶粉碎机进行“中西结合”,组装成会跑的落叶粉碎车,成为环卫工人秋扫落叶的好帮手。
  “改进后1辆落叶粉碎收集车可以顶5辆普通机扫车,作业效率高,针对性也强。同时,落叶粉碎收集车可解决普通洗扫车吸嘴易堵塞及洗扫车收集落叶效率低等问题,避免出现需频繁下车清理堵塞、频繁排放污水及往返倾倒垃圾,提高了工作效率。”苏刘洋介绍,“把淘汰车辆改装后能有效实现‘变废为宝’。改进后的落叶粉碎车实现了清扫、收集、粉碎、发酵功能,粉碎后树叶进行堆肥发酵并还田。”
  工作中苏刘洋喜欢“找茬”,这次他又“盯上”了环卫洒水车。他发现道路交通护栏底及主辅道变道口衔接处传统车辆冲刷存在三角盲区,无法有效对路面积尘进行冲刷。
  “传统的洒水车冲刷,对冲嘴朝地面冲刷后反射至两边,对应角度、扇面无法有效冲刷盲区沙土。”苏刘洋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对路面进行冲刷,他对14台新购环卫洒水车进行了技术改进,重新焊接法兰盘加装新出水管道,安装中置鸭嘴,实现冲洗覆盖无盲区精细化冲洗。
  与环卫行业“结缘”始于苏刘洋的一次帮忙。“2012年的时候环卫特别缺驾驶员,我的一位老战友联系我,让我来开几天车帮帮忙,这一干就是快10年。”苏刘洋感慨地说。
  进入环卫行业的最初半年,垃圾车变成了苏刘洋的新搭档,他们日夜“奋战”在一起。然而,那半年,苏刘洋做的是他经历过的最脏最苦的活。
  倒车、挂垃圾桶、倒垃圾……每一个环节,他都认真操作,泔水常常溅到身上,每天顶着一身酸臭味坚持完成工作后才回家清洗。他感慨地说:“那时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有时候洗20多遍还是有味道,后来都习惯了。如今条件好了,设备先进,主要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为辅。垃圾能日产日清,环境也更好了。”
  “工匠”就是这样在一招一式勤学苦练、一心一意做好工作中日积月累逐渐炼成的。
  2017年苏刘洋转为技术员同时做管理工作,“5+2”“白+黑”变成了他的工作常态。“苏经理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每天都要来公司看看。凌晨3点开始清扫作业,一直到半夜的夜间冲洗,他随时都在调度作业。”秦晓杰说。
  “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我也将继续精雕细琢环卫工作,努力成为环卫一线的好工匠,铸出城市管理新风貌。”苏刘洋坚定地说。

王其昌:做最好的“城市美容师”
全媒体记者 郑笃凯
  “对待工作细致认真,钻研劲头超乎寻常,待人接物热情真诚。”在莒县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这是同事们对王其昌的普遍印象。
  这股子钻研的劲头,就是王其昌的致胜秘诀。
  刚刚考入公司那会,王其昌觉得,自己从事了多年驾驶员工作,对大多数车辆的驾驶技巧都已经了然于心,“对付洒水车这种缓慢行驶的大家伙,能有什么难度呢?”
  但他马上就碰了个“钉子”。
  “安全驾驶车辆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还要一心二用干好清扫工作,这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王其昌介绍,比如定点冲洗,日常中遇到路边有脏物,要准确冲洗到位,但更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流力度,确保不溅到行人和非机动车。
  为此,当时还摸不到门路的他,没少接到市民的投诉。沮丧之余,王其昌那股子“钻劲儿”冒了出来。
  “说起来,可能是因为我自小就喜欢篮球运动,喜欢竞技比赛。工作方面,我也有点不服输,不愿意被人比下去。”王其昌回忆起当时的“惨状”,不禁笑道。
  为了克服难题,王其昌重新找到了带自己入行的老师傅,在不断地软磨硬泡后,潜心学习掌握了不少驾驶诀窍。果然,投诉量立马下降了。
  但王其昌并不满足于开好洒水车,而是打算把洒水车开到最好。
  于是,他开启了自学之路。相关的资料,在网络上也比较少,他就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放下了心爱的篮球,开始时常围着洒水车转圈,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开上一圈进行实践,乐此不疲。
  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下,王其昌的驾驶技术很快就成为了同事中的佼佼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2018年,他代表公司参加第二届全市环卫行业道路机械化清扫职业技能竞赛,夺回了10吨洒水车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9年5月,全省道路机械化保洁大赛举行。王其昌通过市内组织的选拔赛,从全市12名洒水车驾驶员中脱颖而出,代表我市参加了大型环卫车辆冲洗保洁技能竞赛项目,并抱回了一等奖的奖杯。
  “我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态比较好。”王其昌坦言,在这一点上,自己经常参加篮球比赛的经历帮到了自己,让自己练就了不错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竞赛状态。
  数年的磨砺,让王其昌从一名驾驶员成长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如今,他被公司重点培养,负责莒县城区各类环卫机械设备的调度和管理工作,以及对全县乡镇环卫驾驶员车辆维护、使用指导、检查考核和全县范围内大气污染防治重大活动应急处置等工作。
  “都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那咱就要做最好的那一个。”王其昌笑言,自己已经学会了怎样锤炼工作技能,那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一定要继续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坚持不懈地“钻”下去,努力赢下职业生涯的每一场比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建设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建设工匠”风采展示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