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记忆中的那些小事儿

  宋全娟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岁月的流失,很多本应记住的大事却模模糊糊,唯有小时发生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像刻在骨子里般,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善良、清廉敬业的人。
  我的老家是在山沟里的农村,父亲有兄弟四人,还有一个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姑。因为姑父在镇驻地教书,那时候交通不便,不常回家,父亲他们就给姑姑建了三间房子让她住在我们身边,以便互相照应。记得小时候我们姐妹几个经常吃住在姑家,受到姑姑的教诲。
  奶奶去世早,三叔四叔又都在东北。爷爷从五十多岁起就在我家和二叔家轮着吃饭,每两天轮一次,为的是有好吃的在两天内还能留住(那时候,都是用自然储藏法)。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家有好吃的了,不论轮到谁家都让爷爷来吃饭。平时,母亲经常给爷爷开小灶,单独给爷爷炒一两个小菜。
  在我们家,吃饭是有规矩的。吃饭前,要先给爷爷拿碗筷,等爷爷动筷之后我们才能开始吃饭。而爷爷的“小灶”只能等爷爷吃完后,才能轮到我们小孩子吃。
  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不成文的规矩,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尊老的种子。
  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有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天,爷爷给了父亲两个“洋板”去买西瓜。结果到了瓜摊上,卖瓜的不在,父亲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来人,他就决定把“洋板”放下,拿走两个瓜。回到家以后,父亲才知道那俩“洋板”能买好多个西瓜,心里很是忐忑。但是爷爷并没有责怪父亲,反而因为他的诚实夸赞了他。这个故事,父亲经常讲给我们听。小时后觉得父亲傻傻的很可爱,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人。
  父亲以前是镇供销社采购站的主管会计。采购站收购的物品,都是由我父亲验收、开单据、下账。
  有一年,村里的人都种土豆,吃不完的就到采购站卖掉换点钱。正好我们家也多出来两袋土豆,就借用邻居家的牛车一起拉到收购站去卖。结果,父亲说我们家的土豆不合格,不能收。邻居大哥劝父亲说:“就两袋子土豆,放在堆积成山的土豆堆里,谁也看不出来。”可是父亲却说:“国家收购这些土豆是运往全国各地的,如果验收的时候把关不严,坏土豆掺进来,会影响一大堆,给国家造成损失。我们家的更不行。”
  父亲的坚持,让我们明白了“两袋土豆是小事,损害国家的利益是大事”,也让我们懂得了“做事要讲原则,工作要守职责,清廉敬业很重要”。
  父母很重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姐妹七个都上过学。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女孩,这是不多见的。由于父亲一直在镇上工作,也认识些领导干部,村里的人都以为,父亲会想办法给我们都安排上工作,最开始就连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除了大姐按照当时的政策接替父亲的工作,我通过自己努力到了镇上上班外,其他5个人都留在了老家的山沟里。知道了父亲的坚守与原则,也因为父亲的以身作则,对父亲虽有一丝期待,但对他的做法我们姐妹几个并不意外,不曾抱怨过。
  虽然我们姐妹七个生活和工作情况各不相同,但是都一直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传承着父母教给我们的“尊老爱幼、诚实善良、清廉敬业”。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们会如父母那般,言行身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这样的家风伴我们世代幸福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副刊·文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记忆中的那些小事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