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建成三大产业一体化种植基地,统一规划种植、生产经营、采收销售、收益分红,库山乡双泉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本报通讯员 孙业勇
  眼下正是黄烟的旺长期,在库山乡双泉村连片种植的绿油油的黄烟大田里,黄烟长势良好,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但在原先这里的地块,每家每户的土地都不集中,在村里种地的也大多数都是老人,多出力但是种植效益还上不去。”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军告诉笔者,“这里的800亩黄烟种植基地由村里18家农户承包,每家的土地都是集中管理。”
  李金军掰着手指算了笔账:“这800亩地如果种小麦或者秧地瓜的话,顶多收入七八十万,现在通过跟烟草公司协调,争取了800亩的黄烟种植计划,这样的话,一亩地收入在六七千块钱,800亩地就能收入500万元,收益翻了好几倍。”
  “年纪大了来回跑也不行,也跑不动了,在方便的地方种点儿地,其余的地块真不想种了。”
  种植结构单一,偏远地块作业不方便,成了影响双泉村发展农业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库山乡党委和双泉村党支部决定借鉴外出学习的经验,把土地统一从村民手中流转出来,党支部领办新型土地合作社,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承包经营。
  前期,为了摸清村民的想法,党支部特意打印了纸质的征求意见书,开启了第一轮的征求意见工作,但那时,只有60%左右的村民同意流转。
  “老百姓也没听过这个‘土地流转’名词,祖祖辈辈种地也种出感情了,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吃了饭就去那地里逛悠,突然一说流转也接受不了啊。”库山乡双泉村村民毛彦彩一开始就想不通。
  结果不尽人意,但有了这一轮的情况摸底,李金军和党支部班子就找到了方向。针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他和党支部成员对村民作进一步解释工作,分包到人,挨家挨户向村民解释,消除误会。这一轮宣传过后,村委直接开始了村民入股的确认工作。这一次,全部的村民都入上了股。
  “把全村的土地流转到股份合作社以后,确实我的压力是比较大,为什么?土地是流转出来了,咱种什么?种什么效益高?到底会有多少户来承包经营这片土地呢?”李金军坦言。
  通过考察市场,双泉村最终确定了三个产业发展方向,黄烟、中药材、桑蚕。李金军说:“为了鼓励更多农户主动承包发展产业,我本人承包了100亩,其他‘两委’成员也各自承包了数十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经营。”
  “成立了3个合作社,咱眼前的这个片区就是黄烟种植区,西南角的那个地方是桑蚕片区,这个地方是中药材片区,还划分了一个自由种植区、五谷杂粮片区,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闲不住,想自由种植点花生或者其他作物的,可以在这两个区域种植。”李金军给笔者比划着村里的种植区规划。
  “以前不敢想挣多少,你也挣不了那么多,那个地光走都走不过来,别说管理了。现在,50亩、60亩都能看过来,哪块地有毛病你都知道。一年收入是10万—20万元。”库山乡双泉村村民赵太学说。
  从没有支柱产业支撑、没有经营管理经验,到建成三大产业一体化种植基地,库山乡双泉村下了“大功夫”。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仅为新农业模式打好了坚实基础,也让父老乡亲吃上了“定心丸”。现在,双泉村合作社初步实现了统一规划种植、统一生产经营、统一采收销售、统一收益分红的“四统一”模式。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
  村民的腰包变鼓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在逐渐地增加,村集体利用这笔钱实施了户户通,完成了农村改厕,自来水也通到了每家每户,双泉村人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生活非常好,卫生也很好,街道非常干净,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以后会更好的。”双泉村村民杨运兰笑得合不拢嘴。
  “下一步,双泉村将通过资源外包、扶贫资金、固定资产、劳务派出等方式入股3个专业合作社,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路子越走越宽,也使村集体经济和群众致富实现高效、双赢。”李金军语气铿锵。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莒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