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于立伟
通 讯 员 汤永龙
“我们羊场生产的羊粪,原来都是简单堆积发酵后人工装袋儿,一袋十元八元的处理给本地周边果园。县畜牧中心推荐了这套有机肥加工设备,将羊粪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成粉末有机肥,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品牌。现在都卖到了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收入一下子就翻番了。仅此一项,一年就能增收上百万元。”五莲县朝阳牧业总经理魏立杰一边扳着手指算着经济账,一边连连赞叹县里的畜牧养殖“绿色转型”实施到位。
近年来,五莲县坚持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并举,通过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各畜禽养殖户均配备了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周边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全域畜禽养殖实现“绿色转型”。
位于中至镇的朝阳牧业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该养殖场主要养殖湖羊,年出栏量在4000头左右,产生粪污3000多吨。在县畜牧中心帮助和支持下,养殖场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遮粪棚、沉淀池,新上一条有机肥生产线,把以前臭味难闻的羊粪,变成了高质量的有机肥。
绿色转型不仅带来直观可见的经济效益,更带来了绿色环保的社会效益。在洪凝街道杨庄养殖区的永健牛业养殖场,该街道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进行例行检查。该养殖场负责人李雪告诉记者,养牛场肉牛年出栏量在400头左右,产生粪便2800吨左右。以前这些牛粪都是外地种植户用车来拉,大部分时间堆放在场内,有臭味,村民意见很大。借助于该县开展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该养殖场投资120万左右,建设了遮粪棚、沉淀池,粪污实现了雨污分流,粪污按“循环农业、生态消纳”模式进行环保处置,通过发酵用于承包的100多亩农田果园,实现了种养一体。不但消除了污染,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洪凝街道畜牧兽医站站长孙召福告诉记者,他们按照五莲县畜禽粪污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对全街道47家规模场、133家专业户逐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到目前为止,所有养殖户粪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环境,杜绝了养殖粪污乱堆乱排乱放。
据了解,五莲县共有594家规模养殖场、2014家养殖专业户。为确保配建的粪污处理设施能够长效利用,县畜牧中心对验收合格的养殖户挂牌赋号,并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智慧管控系统,对养殖户进行实时监控,纳入统一管理。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双双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7%,配套消纳土地62337.2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