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紧盯产业发展 激活“人才引擎”
——看岚山区如何深耕“产才融合”发展之路
  

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通讯员 王誉钦 王刚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因产业而聚。
  今年以来,从日钢集团“ESP无头轧制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入围2022年“冶金科技奖”评选,到山东钢铁研究院胡淑娥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建筑用钢“亮相”北京冬奥会赛场,岚山区深耕“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之路,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岚山区委书记焦春锋表示:“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既能有效增强人才工作活力,加速智力成果转化,又能有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两者同频共振。”
  于是,把人才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岚山区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衔接“创新链”,构建起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3069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2个、创新人才90名,实现重点人才项目“量质”双提升。
  聚焦产业和人才两个方向,摸准“双向”发展需求。该区秉持“重点产业在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结合钢铁等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围绕人才“供”与“需”,设立“两张清单”,推动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张清单”中,一张是围绕重点“链主”企业需求,结合大型企业、重大项目等建设需要,先后走访规上企业171家,摸排企业用人需求180余条,汇总形成的人才动态需求清单;一张是由产业专班和区域专班,以重大项目落地为依托,形成的18项高层次领军人才供给清单。通过“两张清单”筛选对接,对重点用人单位“量体裁衣”,“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引才政策,实现人才柔性引进、精准引进。
  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推动人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该区瞄准产业发展需要,聚焦钢铁、化工、木材等产业链,从扩容创新创业载体到布局人才引育项目,推动全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56家,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1.9亿元,占GDP比重居全市第一,为人才落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随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公里”被打通,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以山东华源索具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300余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就有47人,企业每年研发资金投入占比超过6%。近年来,企业每年开发20多个新产品,一年改进几千个单元,上千种产品,已经有“5年以上产品储备”。而今,全国五成以上G100级高精端索具产品产自“华源索具”,人才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目前,该区圣谷山茶场、伟业工具2家企业成功创建省、市专家服务基地,日照钢铁张德荣等8个专家团队入选市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和创新人才。
  如何营造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力促产业与人才互融互促,协调发展?
  为此,该区围绕“走出去”“引得进”“留下来”,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区领导带队开展“暖企行动”走访活动,帮助解决人才实际困难问题18个,先后推荐3名高层次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从细、小、精、实上着手,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推行“台账式”管理,建立2022年人才工作重点攻坚任务分解、重点人才项目包保、规上工业企业人才需求三本台账。加快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按照专家授课与对标观摩相结合的原则,计划近期赴苏州大学举办第一期企业家培训班。激励先进、树立典型,对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创新人才引领表现突出企业通报表扬,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该区聚焦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先后为61名专家人才配发省、市惠才卡,设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6000万元,发放大学生生活补贴654万元,“人才贷”授信1320万元,进一步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该区将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和山钢、日钢研究院等合作,积极与省、市人才集团对接,着力加快人才引育创新,努力把岚山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紧盯产业发展 激活“人才引擎”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