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果树大本营:
“嫁接”智慧农业 带动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范为永 报道
  本报讯 日前,位于五莲县户部乡的果树大本营樱桃种植基地,星罗棋布的冬暖式大棚里,一棵棵胳膊粗的大樱桃树长势喜人,修长的枝干上长满了茂密的叶片,一簇簇娇艳欲滴的大樱桃点缀其间。
  手提竹筐的工人们穿行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红得发紫的果实摘下装入筐中。“别小看这些红果子,现在120元一斤,平均一颗就能卖五六块钱,而且还不愁卖。”基地负责人郑德华介绍。
  五莲县地处黄海之滨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靠山临海,日照充足,水质优越,十分适合樱桃生长。樱桃在五莲有近500年的种植历史,是当地的传统物产。而大樱桃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眼下五莲县的设施大棚樱桃进入收获期。
  一颗小小的樱桃缘何卖出如此高的价格?郑德华给出的答案是:设施大棚+精细管理。“五莲大樱桃远近闻名,但是露天种植的果树在花期容易受到春寒的影响,果期还容易遭受病虫害,品质提升难。”郑德华说,发展设施大樱桃种植,不但能保证果树免受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通过不断加大技术投入,让大樱桃提早上市,好果子卖出好价钱。
  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今年48岁的郑德华,有着20多年的林果管理和种植经验。近两年,郑德华和其他两人通过联合承包和流转土地自建的方式,在户部乡发展大樱桃种植大棚29座,种植面积达13.3万余平方米。大棚按照标准化模式统一管理,由郑德华负责选苗和水肥等农资供应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郑德华大胆尝试新的种植技术,让大樱桃更有含“金”量。在刚进门的一号大棚里,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棚内的环境、树木的大小都与其他棚无异,但是枝头上并不见一颗果实。“这是我去年搞的试验棚,让大樱桃树在春节前开花结果。”郑德华介绍。
  去年,他引入了一套可以控温除湿的空调系统,采取模拟生长气候的种植技术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8月份开始人工落叶、降温,让果树提前进入休眠,10月份开始升温、施肥。果树被唤醒后,在冬日里绽放花蕊,在今年春节前便采摘了500公斤大樱桃,每公斤一度卖到800元的高价,填补了五莲冬季无樱桃的空白。
  除了自我壮大以外,在郑德华的心里还装着一个更大的产业振兴梦。他把自己试验成功的大樱桃种植技术在全县乡村进行推广,带动全县林果产业提档升级,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让红红的大樱桃真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金果子”。
  “本地种植户分散种植的大樱桃品质参差不齐,也没有建成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我希望通过技术推广,团结更多的大樱桃种植户抱团发展,让五莲大樱桃的品牌叫得更响。”郑德华说。目前,大本营共拥有果树成员360余个,惠及26个村899户2048人,辐射带动全县60%以上的果树经营户增产增收,樱桃主要销往青岛、潍坊、日照等城市,走出了一条以“公司、农户、基地”为主导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据介绍,果树大本营樱桃种植基地设施大樱桃项目建设得到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的有力扶持。目前,五莲县已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800万元,年收益56万元。计划今年再建冬暖式大棚15个,并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的恒温库和1处小型樱桃交易市场。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收获樱桃15万公斤,实现收入3000万元。届时,这里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冬暖式设施大樱桃种植基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五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嫁接”智慧农业 带动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