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用“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沃土

  全媒体记者 解友财
  通 讯 员 吕凤德 鲍丰美
  “今年这个‘五一’假期对我们来说,真是累并快乐着。最近,我们合作社流转了两个村的12公顷土地,这几天一鼓作气把黄烟全部栽上了。”近日,莒县库山乡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军,身穿一身劳动服,刚见面就和记者侃侃而谈。
  “村庄要发展必须有产业,落脚点在哪?发展方向在哪?”近年来,李金军经多方考察,并结合全乡产业发展规划,对全村土地进行整体流转,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黄烟、桑蚕、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作为村庄发展的主攻方向。自此,双泉村开启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新征程,也逐步走上了“特色产业撬动乡村发展的振兴路”。
  双泉村将流转的土地主动融入到全乡总体发展规划中,划定33公顷黄烟、40公顷中药材、27公顷桑蚕、7公顷五谷杂粮四大生产片区,并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黄烟、桑蚕、中药材”三大专业合作社,并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土地分包给种田大户,由党支部牵头统一管理。双泉村的黄烟、桑蚕、中药材实现了产量和效益三连增,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70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了40万元。
  为更好地运营合作社,双泉村村干部分别按程序担任了合作社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党员担任监事会成员。由村干部、党员联系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着力形成“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培养一批干部、致富一批群众”的良性循环。双泉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以特色产业为载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强村的富民之路。
  说起村里走上特色产业合作社的好处,村民张日堂扳着手指如数家珍:“一方面,转变了自然经济农民身份,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另一方面,实现土地科学合理轮作解决重茬促增产,通过合作社引导,走种养结合的可发展道路,实施黄烟、中药材轮作制度,实现了黄烟与中药材互动式发展。”
  双泉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由合作社成片经营管理土地,对土地、基础设施、品种、科技、投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缩小了土地管理单元格,真正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有机化种植管理,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出“双泉品牌”。
  同时,由合作社为“双泉产品”寻找、开辟市场、商谈价格,切实解决了之前“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和适应问题。通过多管齐下,使除了黄烟、桑蚕两大国家专营特殊商品之外的“双泉产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让“双泉品牌”特色日益凸显。
  以前,双泉村的村民头脑中有“在家没出路,出门挣大钱”的偏见,如今,双泉村通过特色产业合作社的运转,在家种田的农民收入较以前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了外出辛苦打工的收入。两年来,该村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才20余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0余人,这为双泉特色产业合作社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双泉村党支部领办特色产业合作社,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在黄土地里刨出来“金娃娃”,唱响了贫困村庄的发展“致富曲”,一幅“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富民生活旺”的双泉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沃土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