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夜守“沪” 不负医者使命
——日照市 62 名支援上海抗疫医疗队员凯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张莹 张磊 滕伟伟 荣鑫鑫 房姿辰/文 曹钰迪/图
  6月8日,阳光灿烂。碧海蓝天映衬下的日照世帆赛基地,六扇彩旗飘飘,多辆中巴车有序停靠,等待着接62名日照市援沪医疗队员回家。
  上午9时,我市举办支援上海抗疫医疗队凯旋仪式,欢迎经过五十个日夜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各项援助任务,集中隔离休整后带着胜利荣耀与喜悦凯旋的英雄们。
  “我想你了!”“平安回来就好。”“瘦了,也结实了!”广场上,援沪医疗队员的家人们抱着鲜花围拢上来,一遍又一遍拥抱他们的父母,一遍又一遍亲吻他们的孩子,一遍又一遍抚摸他们的爱人,温馨的氛围充满整个广场。
  逆行出征的五十个日夜里,一次次穿着防护服汗流浃背,一次次在方舱医院里事无巨细,一次次穿梭于病床间,无数次无影灯下同病毒较量,都不曾让援沪医疗队员们流下眼泪。当看到自发迎接他们的市民,看到给予肯定鼓励的领导,还有久别重逢的家人,队员们纷纷湿润了眼眶。
  去时无畏,归时无恙。他们白衣执甲、逆行而“上”———
  在上海疫情最危难时刻,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来自全市16家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组建了日照市援沪医疗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带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朴素感情,带着日照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亲人们的殷殷嘱托,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最前沿。
  “疫情不退,我们不走”。他们不畏艰险,共同守“沪”———
  支援上海期间,日照市援沪医疗队参与接管方舱医院,支援定点医院和核酸采样等工作,成立临时党支部,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加强人文方舱建设,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小课堂、中医养生知识培训等,每天高强度工作近10个小时,为打赢上海保卫战贡献了日照力量。
  党旗所指即是前进方向———日照市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后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全队党员同志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34名队员递交入党申请书,日照市中医医院崔琳火线入党,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他们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五十天的冲锋换来了山东省援沪医疗队前方指挥部的认可与好评,期间,13名队员先后两批次被授予“方舱之星”荣誉称号。在凯旋仪式现场,自发前来的市民拿起手机,拍下感动的一刻。“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大家纷纷表示。
  “震撼”是他们工作中的关键词。“我来!”“我上!”“我愿意!”是日照市人民医院副护士长安丽萍最常说的话。4月5日晚,山东省援沪医疗队从1000余名队员中遴选出10人进驻龙耀路方舱医院,同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安丽萍最先冲锋,每天高强度工作,热到晕倒也不肯放弃。像安丽萍一样,“越是艰险越向前”,是援沪医疗队员真实写照。
  “感动”是他们留给上海人民的关键词。援沪期间,日照市援沪医疗队领队、日照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姚永远暴瘦十五斤,头发长了,脸也黑了,但笑容依旧温暖。他鼓励队员们一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充分体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赢得了上海人民的广泛赞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日照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尽锐出征逆行去,不负使命平安归。
  “经过实战,我们锻炼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医疗队伍。”凯旋仪式结束后,援沪医疗队员们不约而同地簇拥在一起合影、留念,将此刻的感动与温暖记录下来,更在心里,将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诉说给了面前广纳百川的大海。纷纷表示,将充分利用好这次援沪经验,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始终保持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投入到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去,争取再立新功、再作新贡献。
  致敬英雄,欢迎回家。

为顺利开“舱”贡献“宝图”
  “今天终于和家人见面,心情又激动又自豪!”此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姑娘名叫黄河,当初她临危受命、踏上征程,如今结束在上海50天的奋战,载誉凯旋。
  黄河是日照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有着多次参加新冠定点医院的工作经历,经验丰富,才华横溢。作为日照市援沪医疗队员初到上海,跟随山东省援沪医疗队为顺利开“舱”贡献了一张“宝图”。
  原来,随着上海全员核酸检测的开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日益增多,山东省援沪医疗队接管徐汇区一家方舱医院。为满足患者需求,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面对拥有1203个床位,且布局完全陌生的方舱医院,如何精准安排患者是所有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
  “我有经验,我来!”黄河迅速找来纸笔,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护士站为起点,一排一排的按照床号绘出床位,一个小隔层一个小隔层的描绘着,一步一步丈量着这个说大不大,说小却又不小的病区。
  从早晨到下午,这个娇小的姑娘穿戴着厚重的“战袍”,虽已疲惫不堪,但透过防护面屏依稀看到她那坚定的眼神和顽强的信念。
  终于,一张病区平面导览草图完工了!她又认真仔细地誊绘出一张更为清晰工整的导图交给护士长。分诊、安床问题迎刃而解。
  回想在上海的日日夜夜,满满的使命感和幸福感涌上心头。“这既是一次历练,也是对我的一次考验。”结束了一段一线战“疫”的岁月,黄河将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开启新的征程。
日照市援沪医疗队的“夫妻档”
  相识于校园,成婚于日照,驰援于上海,医护人员的浪漫是携手同行、共克时艰。
  来自日照市中心医院的苏育莹与来自日照市中医医院的于同舟,是日照市援沪医疗队中的“夫妻档”。两人接到各自医院的驰援电话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挺身而出。他们表示,身为党员、身为医务工作者,能为疫情作出一点贡献深感荣幸。
  从方舱医院到定点医院,援沪的50天充满了挑战。看到全国上下的医务工作者齐聚于此,感受着上海当地志愿者、司机师傅、保洁员等的热情,苏育莹与丈夫于同舟被这种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所感染,他们兢兢业业开展工作,同上海人民携手并肩、站在一起共抗疫情。
  “感动的瞬间有很多。”苏育莹表示,自己曾护理过一位88岁高龄、基础性疾病较多的李爷爷。自己日常的护理,得到了李爷爷竖大拇指的点赞。
  苏育莹与丈夫于同舟,还在这次援沪之旅中度过了难忘的生日。她告诉记者,丈夫是4月12日在上海过的生日,自己是5月27日返程回来隔离期间过的生日。生日当天,推开房门,他们便看到了同行人员为他们准备的惊喜:手制的贺卡以及用酒店发放面包所做的蛋糕。“奋斗就是青春最亮的底色!”苏育莹表示,这是他们夫妻二人这次援沪的最大感受。他们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日照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花!”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花!”6月8日,在日照市支援上海抗疫医疗队凯旋仪式上,安超4岁半的儿子流着泪投入了妈妈的怀抱,安超亲吻着一下许久未见的儿子,瞬间红了眼眶。在沪工作50天,安超终与家人重聚。
  4月3日,日照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安超作为日照市援沪医疗队员,随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驰援上海,4月7日凌晨进驻龙耀路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病区首次开始收住患者正值安超夜班,刚进病区,大家对当时的病区床位分布还不太了解,入院人数特别多,来不及绘制床位布局图。安超带领一对夫妻到床位的时候,发现床号是相邻的,但是床位却相隔很远,此时夫妻两人有些忧虑、焦急。
  安超察觉到两人不安的情绪,不忍将他们分开。
  “当时入院人员太多,调整床位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我非常理解患者刚入舱的心理,就想着要帮助他们!”于是,安超和同事一一核对了100多个床位,终于帮夫妻二人安排了合适的床位。
  此时,患者终于愁容舒展,感激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太谢谢你了!”面对患者的感激与满意,安超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能为抗疫尽一份力,不仅是我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也是对自己意志的一种磨砺。”在上海奋战的50个日夜里,安超暖心的照护与无私的奉献像一束光,为患者照亮漫长黑夜中前进的方向。

使命在肩 不负韶华
  将近两个月没有见到妈妈,兄妹俩——— 10岁的葛恒睿、5岁的葛宸希,把一首改编后的歌曲自弹自唱自演送给妈妈。
  他们的妈妈是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门诊手术室副护士长薛飞,同时也是日照市援沪医疗队的一员。4月26日,刚结束在上海龙耀路方舱医院一天的忙碌工作,看到10岁儿子的来信,薛飞思念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天是薛飞身为白衣战士出征抗疫一线的第53天,也是身为妈妈的她没有陪伴在两个孩子身边的第53天。
  和众多医护人员一样,危难时刻,薛飞将小家交给亲人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
  龙耀路方舱医院一共有7个病区,包括薛飞在内的4名山东省援沪医疗队员为一组,轮班负责其中一个病区。在舱内,除了日常工作,她还利用自己作为国际造口师的知识储备,为更多病患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帮助。
  因为患者需要24小时佩戴口罩,一次,细心的薛飞注意到很多人面部被口罩勒出伤痕,她利用丰富的压力性损伤专业知识,将队里发的水胶体敷料根据不同病人脸型适当剪裁,粘贴到病人创口皮肤,如此一来,不少病人的伤口很快恢复。
  援沪期间,薛飞见证了越来越多病人康复出舱,每每看到上海疫情数字的下降,她和援沪队员们掩不住地兴奋:“我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除了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儿子还在信里开心地描述了有一位抗疫妈妈的骄傲:“同学们都很羡慕我有一个天使妈妈,我也非常自豪。”
  带着儿女的祝福和期盼,薛飞说,自己日后将继续努力工作,不让孩子们失望。

婚后9 天援沪,他说值得却对她有歉疚
  3月24日,受疫情影响从简举办婚礼;4月2日,接到通知驰援上海。
  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薄存魁,便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6月8日上午,记者见到了这个98年的小伙子。此时,他已在日照世帆大酒店结束集中隔离,即将返回五莲与阔别两月有余的妻子团聚。
  提及婚后9天援沪,薄存魁直言自己只是做了一名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他说:“非常感谢医院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个年纪就有这么难得的经历。在上海的时候,我恪尽职守、认真工作,没给咱们日照的父老乡亲丢面。”
  开展核酸检测,护理患者,运卸物资,进行消杀……援沪期间,薄存魁的工作日常忙而有序。他表示,这给他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回忆。
  “比如,我送我们护理的第一批方舱医院患者出院,他们脸上的笑容以及说出来的一句句的感谢,都让我觉得这份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薄存魁告诉记者,此次援沪之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对家人却心怀歉意。
  没能给妻子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婚后没能多陪伴妻子就匆匆外出,薄存魁表示,妻子一直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这也是他工作的动力之一。
  “在上海打电话的时候,她总是嘱咐我要注意安全。隔了这么长时间没见,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想跟我对象说。”薄存魁说,他要快快回家与家人团聚,沉心静气,继续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今后的工作。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夜守“沪” 不负医者使命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