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册丰盛的“渔家宴”
——读《日照渔家文化》
  

丁建元
  将家乡的渔文化,溯源至今,系统成书,实属不易。它首先难在熟,人言道熟能生巧,却又忘了熟视无睹,真正的陌生就遮蔽在熟悉中。这所谓的熟,其实就是表面当然也是片面,历史沿革、气候物产、生态习俗、生活习惯、劳作过程、上手器具等等,看似平常日子,真要“文化”起来那就复杂了,从有形到无形,从物质到精神,这精神层面包含着史话、传说、方言俗语,宗教迷信乃至禁忌等等,林林总总都要纳入,要想达到全面,必须沉心静气,这需要大量文案之外的采访考察,搜集材料并且辨析丝缕,但是,滕怀森先生做到了,终于完成了这部好书:《日照渔家文化》。
  此前,我经常翻阅一部古书,是清代西石梁村丁宜曾先祖于乾隆二十五年撰写的《农圃便览》,这也使他成为史上的农学家,而西石梁村和滕怀森先生的故乡刘家湾相距十里。算起来,《日照渔家文化》和《农圃便览》,时间相隔二百六十五年。一部写海边渔村,一部写黄土农耕,东与西,古与今,跨越时空或者隔空交映生辉,可以说,《日照渔家文化》填补了涛雒乃至日照渔家文化著述的空白。
  《农圃便览》只有七八万字的篇幅,体例按照月令、按二十四节气设定。作者的初衷,大约就是让乡亲们如何遵循时序种好庄稼,如何伺候好菜蔬乃至花木。作者的父亲丁仕一,考中进士做官四川什邡,后任台湾巡按使,丁宜曾随父宦游,但是到雍正年间文字狱大兴,著名的查嗣庭大案冤连其父,丁宜曾也曾连考不中,功名无望,遂卜居西石梁求田问舍。或许经历了政治迫害,苟全此生过殷实的百姓日子,所以本书还收录了大量的美食烹饪和治病土方,最后又收录些许古人的田园诗歌,酒足饭饱后可以吟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几百年沧桑,有些记录依然闪光,甚至是失传后的重现,譬如烹饪技术;但是许多记述早已陈旧且内容单薄。文随时变,滕怀森先生的《日照渔家文化》,真正做足了功课,文分八章,从渔家文化的载体,到海边风俗,到民间歌舞到渔家号子,直到海口文化。首章因为是“载体”,属于物质层面,就从渔场、海产、渔具和捕捞详细介绍,然后逐渐向非物质层面过渡,就风俗章节,就有海上作业习俗,赶海习俗,祭海习俗,重要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等等,分类力求准确。最令人称道的,是滕怀森先生单列一章,写了渔家与海洋的医药文化,细致介绍了当地海洋医药资源、药食同源和养生保健知识,并且列出许多至今还在民间使用的验方,就地取材且有奇效。我孤陋寡闻,但也零星读过不少地方性海洋文化书籍,但是专门以医药落墨首次见到,这一点,又与《农圃便览》异曲同工,但本书在体例、规模与含量上更加丰富。代际才人,各占秋色。
  再者,《日照海洋文化》最后一章,专门写海口文化。所谓海口,就是陆上河流的入海口。日照有天然的七大海口,淡水与海水的汇合,也成为了生民落脚立村之所,既是出海的地方,也是归来的港湾,在河流与海的接合部,逐渐开始了鱼货交易,码头既是货场也成了小小商场,几代人过去,有的海口如涛雒就成为史上商业重镇,文化也随着商业繁荣发展起来。海口文化是个大题目,但对海口文化的研究依然滞后。滕怀森先生当然在这里不可能展开,但是他以简练的笔墨,将其历史演变,文化名人故事,具有影响的诗文尤其是公文,收录其中,叙述简洁,粗线勾勒但轮廓明晰,目的在于导向学术的层面,以示读者。
  我与滕怀森先生是同乡,之前闻其大名但未曾谋面,读他的大著,算是以文相见,读起来时有欣悦之感。我的故乡东石梁村,与西石梁曾经一塘相隔,与大海也相距不远,亲戚往来也沾鱼腥,也沐海风,夏雨天气里也是满耳海潮的声音,但对于海上渔家事却不甚了了。离家多年,思念故乡就想到大海,说到海,有些事儿都是鱼鳞碎片,几乎是失语,更无法形诸笔端。读滕怀森先生的书,我所知者,书中有;我略知者,书中详有;我压根儿不知者,书中应有尽有,我想知道的,滕怀森先生都告诉我了。对于任何一位来到日照的外乡人,即使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的异客,只要有一册《日照渔家文化》,就可以概览全貌,甚至可以说熟悉了。
  滕怀森先生在中学执教,我想大半生在中学生群里,肯定葆有童心。撰写地方性文化著作,必然借用方志的特点。它要求准确、简练,杜绝撰写者的主观色彩。但是,过于“方志”化,又往往会使得行文干巴呆板,缺乏灵性。本书却很轻松地避免了。我个人觉得,文字的可读性,除了知识的新鲜,还要有形象,有文学色彩和趣味。书中有必须的图表、数据,但也有图片,有作者的散文和古人诗词。你看渔民捉乌贼的经过,被滕怀森先生写得多么鲜活:“篘子捕墨鱼,靠的是诱捕,……篘子诱捕墨鱼原因有二:一是缘于墨鱼的生活习性。……二是墨鱼产卵有一个奇特的习惯,它要在硬东西上摩擦屁股,直到把屁股磨得发红,才开始产卵,而且产的卵需要有附着物。篘子网衣是细麻绳结成(像今天建筑在工地上的防护网),正是墨鱼卵附着的好处所,于是雌性墨鱼争先恐后地钻进篘子网里产卵而且雌性墨鱼产卵会发出咕咕的叫声,雄性墨鱼闻其声,追之寻欢,蜂拥而至,钻入笼内,于是一同被逮住。”———这简直是文字版的《动物世界》,读来妙趣横生。一册书,写的是海,是海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称得上一桌丰盛美味的“渔家宴”!
  《日照海洋文化》是一部百科书,它是文化,文化就是一个无限的容器,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它是“四不像”,但百科书可贵的品性就是这个“不像”。生活是动态的,曾经的动态沉淀了,又沿袭和影响着现在的动态,读了本书就会知道日照渔民就是曾经这样生活,新的时代因素进入了,但生活仍然保留着它的恒定因素,生存、繁衍,求平安,求富裕,求神求佛,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大海,大海慷慨的同时又隐藏凶险,它不定何时会翻脸不和你和谐,因此“河清海晏”是个永远的期望,渔家风俗禁忌的背后,隐含着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滕怀森先生做了一部海文化的百科书,兼具了多种实用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民俗学和社会学的价值。科学与技术不停地破解自然奥秘,也不断更新或者发明利用自然的技术手段,这既给人间带来福祉,也是旧世界当然包括惰性文化的克星,有些非物质遗产就会掩埋最终消亡,如果被滕怀森先生(们)撰写成书,某种意义上它就永远“活着”,后来的研究者,会一次、一次从书架上把它取下来,在桌子上敞开。文化研究,既需要学院的教授,也需要脚踏在乡土上的贤者,他们的书写,是我们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底火。

  作者简介:
  丁建元,男,1956年7月生,日照市东港区东石梁村人,1977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当代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任明天出版社编辑。2001年,任山东友谊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编审。现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业余坚持文学创作,发表过小说、评论,后以散文为主,著有各类文集十余部,作品《色之魅》获第二届齐鲁散文奖(泰山文艺奖前身),《潘多拉的影》获第四届泰山文艺奖,获其他省内外奖项若干。其作品收入《中国散文精品.当代卷》《百年中国经典散文》《(散文)300期精品》《二十世纪文化散文》《二十一世纪文化散文》《中国百年灵性散文》《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散文卷》等百余种权威选本。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册丰盛的“渔家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