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变“任务命令”为“激励引导”——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王郡媛
“我感觉这个积分活动特别好,既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得奖品。”在东港区西湖镇吉祥新村荻竹涧一村,村妇联主席袁安英说,她家里打扫卫生的工具是用积分兑换的。
袁安英口中的积分兑换活动正是西湖镇在吉祥新村下辖的荻竹涧一村、河沟村等5个自然村中探索实施的“幸福积分”制。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社区,难事不出街道”是我市网格工作一贯坚持的宗旨。
“我们村是我市首批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试点村,划分了3个网格,每个网格有4个微网格员包保到户,日常管理每月打分,在主题党日上进行公示,然后每季度一汇总,年底进行总打分、公示,今年我们又将修订后的积分细则,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的手里。”吉祥新村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董庆辉说。
可喜的是,积分制实施以来,吉祥新村90%的常住村民积极参与,村民领到了有机肥、毛巾、脸盆等实用物资,村里的卫生好了,防汛、防火等各项工作得到有序开展,网格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村镇的各个角落,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被有效激活。
在东港区石臼街道金港社区,每家沿街商铺都悬挂着“文明诚信商户”二维码,扫一扫,顾客就能对店铺服务、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综合执法部门、社区会根据顾客评价,定期对商户进行信用加分或扣分,对守信商户采取开通绿色通道、评优评先、宣传推荐等多种措施予以正向激励,引导更多的商户居民参与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积分虽小,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汇聚起了力量。为激发网格活跃度,我市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变“任务命令”为“激励引导”,不仅点燃了群众参与治理热情,也为党员、楼长、志愿者等微治理队伍增添了工作动力。
推进多元共治,解锁基层“治理密钥”。我市建立党员干部联社区、包网格工作制度,推行党员中心户“楼栋挂牌亮身份、服务居民‘五上门’”,鼓励党政机关干部担任微网格员,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其中,东港区充分推进“双报到”单位、驻地单位等资源力量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联合实施共建项目290余个,认领服务项目610余个;莒县夏庄镇深化“圆桌夜谈”制度,镇村干部主动深入企业、群众,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夜谈321次,收集诉求建议275件,核实解决261件。
调动社会力量,释放共治“乘数效应”。我市逐步配齐“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庭户长)”四级服务管理人员,为每个微网格配备一名有威望、热心公益事业的楼栋长、单元长或庭户长,并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超市等方式对微网格员进行适当补贴,构建“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的工作体系。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通全链条群众诉求反映和解决渠道,岚山区依托“日照民意通”小程序,通过“网格+互联网”方式,构建“全民参与、人人共治”的服务管理模式,致力打造“全民网格”。
“大家的事变成自己的事,人人参与,个个尽力,现在的楼道干净整洁、消防通道顺畅、环境越来越美,真是舒心!”在莒县城阳街道桃园社区里,提起城区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变化,杨女士竖起大拇指。正因如此,小小网格里释放出的正能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