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组
山东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可以说,“山东手造”发展潜力大,在文化市场上大有可为,是一个需要也一定会有大的提升和发展的领域。与此同时,结合山东各地市独具代表性的特色手造产品或优选产品,根植我省的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以“传承、研发、创新”的思路,对“山东手造”品牌的打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使之形成产业化,增加附加值,从而为山东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引擎。
一、打造“山东手造”特色品牌现状分析
2022年初“山东手造”品牌创建以来,山东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创建多个区域公共文化品牌。比如孔子故里曲阜满溢中国风的琉璃瓦;誉满全球的潍坊风筝、年画、潍坊嵌银漆器、潍绣及核雕;淄博的内雕鼻烟壶和惊为天物的琉璃;德州张建志无所不能剪的套色剪纸;鲁班故里滕州的“东方魔方”鲁班锁;牡丹之乡菏泽侯乃聚巧夺天工的蛋壳画……“山东手造”带着历史沉淀的美好,纷至沓来,绚丽绽放,令人惊叹。2022 年以来,山东省各主流媒体发挥各自的渠道资源优势就“山东手造”的宣传推广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一时间,“山东手造”成为了高频热词,报纸、杂志稿件通过数字报、网站、融媒体、公众号等立体网格化转发,以其卓越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了展现山东风采的新名片。
二、打造“山东手造”特色品牌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些从业者大多简单地认为,只要注册了商标,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却不知创建品牌不单单只是注册一个商标,还要以商品本身的品质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他们缺乏把手造产品从单一的品牌概念推进到系统性塑造的意识,造成“山东手造”品牌知名度低,这对“山东手造”整体形象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调查发现,“山东手造”企业的销售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之上,即实体店或体验店销售。如今,新媒体技术、直播销售平台等科学技术多元发展,线上渠道购买已成为青年消费者的主流消费模式,单一的线下实体销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东手造”产品的销量。在后工业化时代,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复合制品等现代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山东手造”产品进入人民的生产生活,导致“山东手造”产品的艺术性、观赏性增强,实用性不足。
三、打造“山东手造”特色品牌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要加强对打造“山东手造”特色品牌的顶层设计。抢抓机遇,迅速行动,推动“山东手造”品牌进入大众视野。突出抓好设计这个龙头,突出“创意”和“新造”,按照时尚、可玩、沉浸的设计标准,发挥驻地大学、设计公司、功能区设计中心的专业优势,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设计推出更多时尚化、生活化的手造产品。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课程。根据驻地文化特色并结合驻地实际,定期以学校、年级、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等场馆参观考察“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品,或邀请“山东手造”企业负责人或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通过普及手工艺品制作过程、手法与技巧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开展“山东手造”作品设计制作系列赛事,培养塑造“山东手造”品牌,挖掘“山东手造”优秀作品。
增加电商销售渠道。买家通过互联网与手工艺人和手工艺品生产商进行沟通交流,采用语音、图像等更直观快捷的沟通方式进行订货。自媒体人也可以通过个人账号与传统手工艺品相关品牌进行合作,将工作带入生活,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推广销售传统手工艺品,潜移默化的进行推广普及,直播的形式增加了一对一互动性,从而带动消费。
本地饮食是打造山东各城市新形象中最具优势的,山东花样煎饼、胶东的花饽饽、景德东糕点都让食客“心服口服”,我们应当继续发掘和多样传播山东的特色手造美食,利用和传播好这些资源。将“山东手造”融入科技元素,既便于传播,又能够抓人眼球,采用艺术摄影方式创新制作艺术作品使其与传统手工艺之美相结合,真实展示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
(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执笔:王勇 作者单位: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