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逐梦绿野织就锦绣河山
——日照高新区河山镇全面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王小宁 通讯员 刘若晞 李凡
  笔直通畅的道路,有如园林的村容村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淳朴向上的村风民风……走进日照高新区河山镇广袤的乡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宁静和美的生活图景。
  拥山面海的日照高新区河山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脚到人们日常生活点滴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以更生态、更美丽的姿态,为人们带来更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出“幸福花”
  近日,在全市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比拼中,河山镇连续六个季度夺冠,以颜值与实力打响了“河山美”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河山美”,并不是说说而已。
  近年来,河山镇发力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挂图作战,各包保部门主动参与、各负其责,凝聚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从河道整治到污水治理再到村村通、美丽庭院建设,绿化、美化、靓化、彩化,一系列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生态运笔,让村内环境水清绿浓。
  一水活则一城灵。河山镇从保护水生态入手,区镇联动持续投入2亿余元,聚焦河道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领域,水陆统筹、全域推进。
  以河道治理为切入点,河山镇全方位开展水环境治理,该区投资70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新污水治理路径和模式,通过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或集中收集转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同时将村门前河、汪塘整治纳入人居环境治理议程,美化乡村环境细节,密织生态水网。
  路,是连接外界的桥梁,也是承载百姓富民兴业的基石。河山镇投资1亿余元,大力建设农村道路,全镇48个村实现村村通、巷巷通、户户通。该镇还将交通与旅游融合,打通连接景区景点的道路瓶颈,串起沿途优美风景。
  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下,各村也比起来赛起来。河山镇分批次对全镇48个村开展检查验收,垃圾清理、四大堆清理、村容村貌改造等都是考核重点,集中观摩、现场打分,以得分高低进行奖惩,引导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
  村容村貌的变化,似一股美丽乡风,吹过家家户户的庭院,盛开出一户户“美丽人家”。河山镇在全镇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活动,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以“小家美”助推“大家美”。
  从内到外换了模样的村庄,或清秀或靓丽或精致,静静坐落在河山脚下,掩映在绿树丛林中,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河山美”并不是说说而已。
  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塑出新业态
  这里坐拥河山脉系,镇境内水系发达,是全市众河之源,山脚下,成片的苹果园、草莓大棚、郁郁葱葱的茶园环绕其间。
  这里拥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省景区化村庄3处、AAA级景区3家、AA级景区1家、省级地质公园1处、省级五星级民宿2家;
  这里紧靠新204国道,北京路、日照北路贯穿境内,青日连铁路横跨南北,出行便捷、道路通畅。
  这些优越的天然优势铺就了河山镇布局旅游“新赛道”的底色和成色。
  立足自然优势,围绕“生态秀美河山、民宿特色小镇、城郊幸福花园”主题,河山镇突出精品民宿新业态和近郊休闲采摘两大旅游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全域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以精品民宿、城郊休闲、乡村文创、登山健身、采摘体验为主的精品乡村旅游业态。
  为提高旅游工作标尺,该镇聘请专业的规划团队编制《河山镇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目标规划,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投入力度,投资建设一些特色庄园、生态园,进一步提高河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
  于是,这方山水稍加“雕饰”,便美出了天际。沿着河山镇大街小巷,珍珠般散落的一个个景点、一处处美景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在人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不负云顶茶园野奢美宿,隐藏在山雾缭绕中,露营野餐、茶园茶事,可以惬意,可以慵懒;十二星座精品民宿,于城市与山林交接处,一半露营,一半别墅,跟亲朋好友邀约在山野星空;春风十里,以自然肌理为本底,住乡间民宿,闻风香蛙鸣,总有讲不完的浪漫与创业故事;红窑里1977,深挖“红窑”文化,融合现代创意美学,打造区域文创产业新地标,一年四季风景不同,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
  旅游业态的植入,拓展了乡村生产空间。河山镇充分利用近城优势,着重发展草莓、苹果和柿子采摘游,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将原有的“三季采摘”有效延伸到“四季采摘”。今年以来,该镇已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草莓文化节、第四届苹果节及“非遗进集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春摘草莓、夏品茶、秋摘苹果、冬滑雪,已是广大市民的共识,而河山镇日渐成为市民近郊游首选目的地。
  “四联四促”,打造振兴“希望田”
  虽已进入冬季,日照高新区河山镇萝花果蔬生产基地里,又一茬果蔬瓜熟蒂落。这片由多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同经营的种植基地,预计年收益200余万元,平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成为河山镇开展“四联四促”工作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产业繁荣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河山镇村子发展出现不同困状:位于城市建成区的村庄有钱但没地落项目,属于纯农业村的村子有地但没钱没项目。
  看着村子不同痛点,河山镇开始全盘探索为村解困。该镇对全镇64个村“一盘棋”统筹,由强村党组织与弱村党组织共建帮扶,采取“组织联建、促村级班子提升,产业联营、促集体经济增收,队伍联动、促干部干事创业,治理联抓、促村庄融合发展”的“四联四促”措施,推动各村资源整合、抱团发展。
  2022年,随着位于城市建成区的新村与纯农业村龙泉庄村结对试点运行,村村共建蹚出了乡村发展新路子。去年两村仅萝卜种植收入就近50万元,龙泉庄村村集体经济更是打开清零倍增突破口。
  今年,河山镇规划建设萝花果蔬基地,依托“党支部+合作社”,让镇内多个村子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该基地项目一期将打造农业采摘园400亩,以萝卜、甘蓝、菜花、黄瓜、香菇等蔬菜种植为主,并新建蔬菜大棚36个,目前第一批7个大棚已建完。
  村有产业户有支撑。从土地脱身的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的保底收益又有在地里的打工收入,龙泉庄村村民葛庆德表示:“一年下来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
  一子落,全盘活。顺着农业产业链,汪家官庄村又与新村联合,建设高标准恒温库和加工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3万元;刘家顺村与大香店村结对发展蔬菜、苹果,茶庵等村探索果园托管……“希望田”正开出“新花样”。
  民声促民生,村民幸福“有底气”
  “咱们村委大院可不可以再改造下,让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有个玩的地方?”“村里有条街道的路灯现在不咋亮了,晚上看不清路。”“咱们村干事创业,还得一条心拧成一股绳。”
  12月3日,在河山镇北松园村,屋外天色渐黑,屋内却是气氛高涨,全村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谈意见建议,议产业转型,共商村集体发展新路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畅所欲言。
  “这样说一说,议一议,发展路子清晰了,生活更有底气。”该村村民表示。
  以民声促民生。连日来,河山镇开展“幸福在高新·民声面对面”系列活动,进小区、进企业、进市场、进大集宣传惠民政策,征集民生诉求,并在全镇各城市社区、村居等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倾听群众“真心话”,谈出民生“真问题”,找准破解“好办法”。
  事实上,今年以来,河山镇就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各小组工作人员纷纷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的方式,搭建起畅通群众诉求的“连心桥”和诉求直达渠道。
  该镇成立服务企业和项目、居住环境、基本医疗、基础教育等8个集中攻坚专班,重点关注就业、养老、医疗、教育、治安、扶助等民生关切问题,变“党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推动联系走访服务实现全区全覆盖。
  “听民声,不仅是收集问题建议,而是看是否真解决了问题,真办到了群众心里。”河山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张鸿表示。
  针对党员和群众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河山镇进行全面梳理,并通过“清单式”逐项办理,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续写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新答卷。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逐梦绿野织就锦绣河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