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日照市社科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反映,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阐明了我们党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内在统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巨大的实践意义。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需要把“六个必须坚持”所蕴含的哲学意蕴、时代内涵和逻辑关系搞清楚、弄明白,掌握和运用好研究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关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分别是“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一条和第六条,这两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价值追求、初心使命和天下情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旗帜鲜明地宣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坚定站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道义制高点,这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在“六个必须坚持”中发挥着统摄和引领作用,解决的是“站得高”的问题。“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就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视野、天下情怀、人类使命、大党担当,解决的是“看得远”的问题。在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个重大问题,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一切尊重人民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都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为我们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向来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树牢群众观点,坚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及时回应群众期盼,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以人民心为心、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这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善于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强调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把握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在融入世界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同时又以自身发展不断推动世界发展,为解决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
  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了我们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境界、大情怀、大格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面对这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我们坚持胸怀天下,以高远视野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以宏阔格局思考人类前途命运走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破解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朋友圈”不断扩大,形成了五洲共建的壮阔局面。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出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贡献。
  作为党员干部,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要树立天下情怀和全局观,善于从大局、从长远、从战略上看问题。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妥善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得失,跳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要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处理好为当下负责和为历史负责的关系,善于把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原则,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历来重视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分别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第二条、第三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原则和对待事业发展的根本态度。“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强调把走自己的路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我们党、国家、民族能够把脊梁骨挺直了,解决的是“立得直”的问题。“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我们靠“守正”来把准方向,确保不犯颠覆性的错误;需要我们靠“创新”来开拓进取,做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的是“行得稳”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方法论前提,也是我们党在一百多年奋斗中锤炼出来的精神品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伟大真理力量的充分彰显。
  坚持自信自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只有走自己的路,我们的事业才有前途和希望。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新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入新时代,立足新的实践基础,中国走出了一条以自身文化为基点、不依附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使民族复兴迎来光明前景,还深刻影响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活力之源,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密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动力源泉。“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绝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根本”,唯如此,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既是中华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也是《党章》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基本要求的题中之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勇于求变、求新、求进的理论品格。一切伟大的历史都在继往开来中书写,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接续奋斗中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正、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正、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新、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守正创新”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规律,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表达,既是实事求是、又是解放思想,既是继承传统、又是创新创造,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守正”为“创新”提供定力,“创新”为“守正”增添活力。“守正”,守的是本质、规律、真理,强调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创的是对未知世界新的发现和对未知领域新的开拓,强调的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坚持守正为本、创新为要,在守正创新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关乎对战略全局的科学把控和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分别是“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这两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强调突出问题意识,把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作为根本任务,解决的是“谋得实”的问题。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强调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解决的是“想得全”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是因为它能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勇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一个重要思想武器。
  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了我们党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时代问题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风格和重要品质。把握时代就是切中时代的问题,否则理论就会变得空洞;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也就必然会失去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取得更大胜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科学运用问题导向的世界观、方法论,首先要高度重视对《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熟练掌握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功,善于发现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二是要学会科学分析问题,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三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善于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将面临更加深刻复杂变化的环境,需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和推动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我们党善于从全局、根本、长远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本身就是自觉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典范。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6个方面,是构成党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子系统。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都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坚持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强调以战略思维谋大势、以历史思维鉴得失、以辩证思维化矛盾、以系统思维把全局、以创新思维添动力、以法治思维促改革、以底线思维控风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印证了坚持系统观念的历史正确性。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发展环境面临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需要统筹各方面、各层次的资源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四、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把握,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科学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扑下身子、刻苦钻研、躬身践行,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狠下一番苦功夫。
  (一)学思想,就要知其道以坚定信心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不能仅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党员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的思想“精华”,也是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总钥匙”。要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首先要把“总钥匙”学到手,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牢牢掌握这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自觉树立起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这把“总钥匙”,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党的科学理论学懂弄通,把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搞对头,切实做到认识问题有高度、分析问题有深度、推进工作有力度。
  (二)强党性,就要悟其道以磨砺心性意志。党性,既关乎内在的道德修养,又关乎外在的作风形象,它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和作风操守,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真经”。诚如《道德经》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是一个不断破除私心杂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也是一个私心“日损”、公心“日益”的过程。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生课题,必须保持积跬致远的毅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躬身践行党章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我革命的一系列要求,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共产党人的“心学”修炼到家。
  (三)重实践,就要行其道以推进工作落实。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帮助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望远镜”,也是指导我们准确识变应变求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指南针”。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要着力解决好理论与实践是否密切结合的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破除“学用两张皮”,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加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锁定目标任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工作,树牢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有解思维,科学化解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沉下心来抓好稳增长、保民生的各项工作。
  (四)建新功,就要弘其道以开创时代业绩。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党员干部要善于引领群众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价值观,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政绩观,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党员干部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注重在工作岗位和重大斗争中磨砺成才,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提升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六个必须坚持”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深刻揭示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理论品格、实践要求、科学方法和世界情怀。我们要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习惯”,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执笔:于曰斌,日照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社科院副院长)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4 版:理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