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尹宏业 朱晨迪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东港区委编办围绕人才这个发展原点靶向发力,发挥编制资源在人才强区中的动力作用,畅通人才引进渠道,科学调配人才服务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生态,有力推动了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
在统筹谋划上发力,建设人才用编“精度”X轴。东港区秉持全区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依托区人才储备中心,实现人才用编循环流动,激活人才用编活力。创新设立区人才储备中心,率先在全省推行实体化运转,作为人才蓄水池,用于引进人才第一年落编。综合分析研判年度人才引进编制需求情况,提前做好编制规划,增强编制保障前瞻性。根据人岗相适原则,严格规范满编单位申请“人才周转池”编制程序,区委编办根据未来退休情况,精准投放人才周转编制,并及时回收周转编制至“人才周转池”,用于保障下一批次人才引进需求。
在资源配置上发力,建设人才聚集“密度”Y轴。该区向“好钢用在刀刃上”要用编效益,提升民生领域人才密度,将编制资源向全区中心工作倾斜。一方面,引导人才向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集中,坚持按需实用、高精尖缺原则。2023年,向教育领域下达600余个用编进人计划,其中100名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教师。立足东港实际,探索“县编乡用”新模式,发挥医共体整体效益,使用日照市中心医院人员控制总量300名,单列管理,专项使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引人才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创新实行机构编制资源5年配置计划,结合全区部门单位5年内人员退休情况,参考职责事项数量和周边区县编制对比情况,核定5年内周转编制60名,重点保障发改、工信、科技等15个重点工作部门用编需求,为人才引进提供编制“沃土”。
在优化服务保障上发力,建设人才成长“温度”Z轴。该区建立内部发力和外部联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做到保障上用心、生活上关心、服务上暖心。再造人才培育新流程,依托区人才储备中心青年人才资源,创建“海曲智坛”人才论坛。截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两届论坛,充分调动广大青年人才积极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港实践注入新鲜动力。同时,营造暖心宜居新环境,严格落实上级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围绕企业人才引育、人才引进培养跟踪激励政策、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发展市场化支持机制、人才科技平台、人才招引活动、人才服务、人才安居工程、人才荣誉体系9个方面,全面强化人才综合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