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卜子的“莒父宰”经历与儒学成就
  

蔺洪生
  (接上期)
  据日照党史史志网载:“卜商在仕莒期间,将曾子讲堂扩大而成卜子书院,是莒地建立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书院。”学者亦曰:“曾参、卜商在莒地兴讲堂、教六艺,传道、授业、解惑。卜子对曾子所立讲堂厚爱有加,并进而扩建,至今莒地仍流传不少卜子的传说。”(田文阁《城市的记忆·书院》)莒地流传一个故事,说是卜子赴莒时,一路都在领悟孔子教诲,为有更多时间思考,还让车夫赶得慢一点。可卜子的随从却觉得自己到莒父可以当官,为了尽快享受荣华富贵,便和卜子商量让马车再快一些,卜子因在思考没有听清,随从便以为他同意了,就催车夫快马加鞭,但到一片沙漠,车夫却让马车慢了下来:“马在沙漠里走,要有体力。”随从固执地强占了车夫位置,驾驭马车一直奔驰,未到莒父马就筋疲力尽。卜子便问怎么回事,车夫告诉了他,卜子教训了随从,又用自己的水和干粮喂马,同时更加理解了“欲速则不达”之理,到莒父后勤谨为民,深得百姓爱戴。卜子治理莒父的美名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即派冉有前去考察,冉有考察的结论是:“民已温饱,教化初成,为政有方”,并请卜子谈其做官心得,卜子道:“必须得到信任以后才去动员百姓,否则百姓会以为你在折磨他们;必须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否则君上会以为你在毁谤他。”孔子得知后很是赞赏:“正如卜商所言君子成长之道,‘广泛学习坚定志向,善于发现解决问题,仁义道德蕴含其中’,卜商也做到了。”据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计斤(今胶州市)传道,其去计斤一是被齐景公描述的少海美景所吸引,二是看望做“莒父宰”的卜商,卜商也派人迎接老师,亦可想见他请教孔子并邀至莒父讲学。孔子在去讲学的路上,看到一位身穿重孝的老丈一边耕地一边唱歌,便让弟子上前询问:“是什么事让你身穿重孝还要唱歌?”老丈停下犁说:“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双亲活到古稀之年入土为安,我现在上无牵下无挂,怎会不高兴呢?”孔子听了不禁感叹:“这里农夫都懂这么多事理,就不必去传什么道了。”便让弟子调转车头向南走,后人就把孔子回车之地叫“回车岭”。《增修胶志》记载:“辛置村北岭到黄埠岭在胶西七里,上有赴京省大道,旧以此为回车岭,谓孔子观海至此。”《莱州府志》亦载:“孔子适齐到海,至此回车,故名。”
  卜子为莒父宰刚满一年,就因母亲病逝回家奔丧。为母守孝三年间,他潜心研究为政典章,记录读书心得,积累修身齐家的识见与修养。守孝期满,与同样为父守丧期满的闵子骞一起回到孔子身边。孔子对子贡说:“请把琴给卜商,我要听他弹奏。”卜子节奏和谐地弹奏完毕,恭敬地对孔子说:“我遵循先王制定的丧期礼仪,已经期满,弹琴要恢复和谐境界,不敢不达到。”孔子和蔼地评价:“卜商如此表现,可以算得上君子了!”孔子又对子贡说:“请把琴给闵损,我也要听他弹奏。”闵子骞断断续续弹完一曲,惶恐地对孔子说:“我遵循先王制定的丧期礼仪,刚刚期满,弹琴还没恢复应有境界,不敢不努力。”孔子诚恳地评价道:“闵损如此表现,也可以算得上君子了!”陪侍在旁的子贡就问:“子夏、闵子二人感情表现不同,为何都评价为‘君子’?”孔子解释:“子夏悲哀已尽,却能引导感情趋向礼制;闵子骞悲哀未尽,也能用礼制约束。我把他们都评价为君子,不也是可以的吗?”子贡听后恍然大悟:“赐也愚钝,多谢教诲。”从那时起,卜子开始向孔子请教易学,渐以“文学”见称,自立学派。

  卜子的儒学修养与成就莒县
  “二贤祠”联曰:“曾卜政声传万古,春秋祭奠拜先贤。”《莒文化大典》亦说:“曾子、卜子远见卓识,功在千秋,万古不没。”《光明日报》也载文称:“子夏作为‘轴心时代’高峰期的儒学大师,承上启下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为传承和主持编纂中华元典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华文明史的突破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奠基,民族精神的积淀,民族性格的塑造,作出过特殊重要的贡献。”(高培华《子夏的历史贡献》)
  (一)卜子与“六经”。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汉书·艺文志》)“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依次为《诗经》《书经》(又称《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其中《乐经》失传,所以常称“五经”。卜子作为孔门高徒,继孔子之后对《六经》做出初步分章、断句和必要解释,创立诠释儒家经典的“章句”之学,极大地方便了对经书的阅读与理解,是当之无愧的经学鼻祖。其曾偕人到东周洛邑挑选“国书”,又到民间搜集素材并鉴别分类,为整理、修正六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为《诗经》首篇《关雎》作《诗大序》,还为《诗经》加了标点,在每首诗前写了小序。《常棣》疏引《郑志》答张逸:“此《序》子夏所为,亲受圣人,足自明矣。”《文选》将《诗大序》题为“卜子夏”撰,《隋书·经籍志》也说《序》为“子夏所创”。二是学习传播和发展了《尚书》。《尚书大传·周传》记其对《尚书》中“慎罚”的理解:“子夏曰:‘昔者,三王悫然欲错刑逐罚,平心而应之,和。然后行之。然且曰‘吾意者以不平虑之乎,吾意者以不和平之乎’,如此者三,然后行之,此之谓慎罚。’”《法言·君子》说的“子夏得其书矣,未得其所以书也”,可作为对卜子与《尚书》关系的概括。三是撰写《礼仪·丧服》(即《丧服传》),记述天子以下死后相互哀丧的礼节、服饰,是对孔子礼学的一大发展。《礼记·檀弓上》《曾子问》《孔子家语》《终记解》《曲礼子夏问》等记有卜子与孔门师友谈论丧服的事情,向孔子请教相关问题。四是史载卜子传《易》,并著《子夏易传》。《隋书·经籍志》记载:“周文王作卦,谓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而子夏为之传。”西晋荀勖说“《子夏易传》四卷”,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序》显示,孔子有可能授《易》于子夏,“卜商入室,亲授微言”,《说苑·敬慎》也有相同记载。“孔子五十学《易》,惟子夏、商瞿晚年弟子得传是学。”(刘宝楠《论语正义》)卜子既熟知《易》之“象数”“卦气”,又秉承孔子的“观其德”并以哲学“新义”深入契会,显现出其秉承“古义”兼容“新义”的思想特色。五是直接参与《春秋》创立。史载,孔子以《春秋》授卜子。孔子弟子中精于《春秋》者首推卜子,其非常重视《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发掘《春秋》义蕴以授弟子。经卜子及其弟子、后学薪火相传,形成的解经之作有《公羊传》《榖梁传》《春秋三传》《毛诗故训传》《韩诗内传》等,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不可低估。至于《乐经》,其之有无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学者推断,《大司乐》是孔子晚年确定的“乐教”教材,卜子将其带到魏国加以传播,魏国乐工窦公保管这份文献并由其后人献给了汉文帝。战国初年,能够继承孔子“乐教”思想并加以推广的孔门弟子,非卜子莫属。
  (二)卜子与《论语》。《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现存20篇492章),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自宋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在发起和共同领纂《论语》过程中,仲弓、有若、子游、子张等相继去世,卜商、曾参在后期起到广泛搜集、反复琢磨、系统梳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他们的巨大付出,孔子思想学说就有可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剩下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甚至面目全非的记述。《论语》中有关卜子言行记载20章,或记其问学,或载其言语,或述他人评说,或录同门问答,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这里的“色难”,就是强调孝亲不仅要奉养,还要愉色婉容。《论语》中还有卜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小人之过也必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贤贤易色”“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等经典名句。《论语·子张》亦载:“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说:“即使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对远大事业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这并非轻视具体方法和技能,只是反对拘泥于此。君子最忌讳博杂无章,而章法全在心慧,心慧全在诚心悟道。(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卜子的“莒父宰”经历与儒学成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