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东港区“强镇筑基”试点引领绘就乡村教育新画卷
  

全媒体记者 张源 通讯员 王谋利
  优美的校园环境、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功能完善的教学设备,走进东港区三庄镇中心小学,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谈及学校,师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城里学校一样好。”
  自实施强镇筑基行动以来,东港区强化资源统筹、示范带动,强力推进全区教育要素资源均衡配置,探索出了一条以教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目前,东港区已有三庄镇、南湖镇、后村镇3个乡镇入选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西湖镇入选市级试点乡镇。在2023年省强镇筑基专项评价活动中,区教体局荣获全省第5名,南湖镇荣获全省第8名。
  加大教育教学投入 创设优质育人环境
  春光明媚,柳绿桃红。伴着朗朗读书声,走进南湖镇中小学、幼儿园,令人耳目一新。穿着整洁校服的学生朝气蓬勃,躬耕教坛的老师精神抖擞,优质教育教学设施应有尽有。
  南湖镇自强镇筑基示范以来,镇中心初中在已有教学楼、综合实验办公楼、学生公寓楼、综合餐厅楼、学术报告厅、教师周转宿舍楼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投资近500万元,建设高端录播教室、安装空调,更新办公电脑、微机室、多媒体设备等。镇中心小学投资2000多万元,提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南湖镇中心幼儿园投资1200万元新建教学楼,提高了镇域园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配备。
  多年来,东港区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了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开展强镇筑基示范行动以来,坚持最高标准制定提升计划,进一步促进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提档升级。目前,东港区试点镇各中小学、幼儿园功能室建设、教学设备、生活服务设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办学条件标准。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筑牢教书育人根基
  教师队伍建设,是强镇筑基的重要一环。
  东港区教体局强化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推动区域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开展由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共同参与的“强镇筑基送教助研”活动。
  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及市区骨干教师走进试点镇,对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双减”政策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进行精准把脉,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学科教研进行专项指导。目前,已进行6期送教助研及城乡教学交流活动。同时,深化联盟协作,深入开展区域协作集体备课、听评课、专题研修活动,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东港区把校本研训视为学校发展提升的基石,持续开展了“强镇筑基”教师素养提升培训活动。先后邀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名师工作室、市区教育管理专家团队等,围绕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班级管理、家校共育、智慧校园建设等主题,组织培训10余场,覆盖教干教师400余人。
  各试点镇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自主管理,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坚持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构建校本研修“八大”阵地,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三个一”管理,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区域资源共享共建 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
  东港区制定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通过城乡教干教师制度化、常态化交流轮岗,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强镇筑基行动实施以来,选聘5名城区优秀干部到试点镇学校任一把手;选派6名城区学校优秀年轻干部到试点镇学校、幼儿园挂职;交流13名城区骨干教师到试点镇任教。同时,选派47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助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品质。
  试点镇学校、幼儿园分别与市区优质校开展“结对共建”联合办学,实现城乡校际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使试点镇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各试点镇充分发挥镇驻地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增强教育服务功能,积极构建中小幼协同育人模式,整体带动镇域教育质量提升。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