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潇
从蓝天碧水生态之美,到“碳惠日照”绿色赋能;从“唤绿之旅”开辟环保新路径,到“无废城市”刷新城市“绿”动力……一路走来,日照将生态文明建设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一件件具体实事,生态“红利”人人共享。
近年来,日照以“绿”为底、用“心”作答,坚定践行生态立市战略,书写绿色发展的生态答卷。
蓝天·碧水·净土
以“绿”为底,绘就生态答卷
仲春时节,气清景明。
海天之间,鸥鹭翔集,或沙洲小憩、或觅食嬉戏,山水草木与飞鸟虫鱼和谐共生,在日照大地绘就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态“百景图”。
天鹅、鹈鹕、鸳鸯、白鹭、苍鹭……从傅疃河、两城河到沭河、潮白河,从袁公河到北溪,一处处河流与湿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儿飞来日照越冬栖居。
近年来,世界级最濒危鸟类、有“神话之鸟”之称的中华凤头燕鸥多次飞临日照,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等罕见鸟亦纷纷前来“打卡”,见证日照生态之美。
回首过往,日照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生态日照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2023年,日照市共实施66项重点大气减排项目,推进3家水泥熟料、14家水泥粉磨站和2家焦化企业开展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钢铁行业一氧化碳治理工作,实施45个治理项目,总投资1.2亿元,开启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新纪元,推进钢铁行业环保绩效提升及日照港集团“十大环保工程”,山东钢铁日照公司焦化厂成为全省第一家完成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并完成公示的企业;统筹推进扬尘和面源污染整治,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3年,日照推进实施35项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一河一策”治理,创新“厂—网—河”一体化管理机制,开展冬春季、汛前水质保障行动,保障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出台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完成整治入河排口1379个;推进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获得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4440万元、国家级美丽河湖城市奖励资金1000万元。2023年,全市7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5个实现类别提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潮白龙潭东入海,清清傅疃照影来。
沭河、川子河、两城河、巨峰河……近年来,“一河一策”水质提升专项行动,让日照大大小小的河流上下游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治理。
2023年,日照加大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成3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完成74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监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105.6吨;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发布“1+19”个“无废细胞”建设标准,完善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108个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已全部完成治理,5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已完成县级验收和市级评估;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跨过绿道青山,穿越碧海蓝天。
一弯河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
随着日照不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如今的日照,“幸福”一词,被赋予更多的生态笔墨作注脚。
温度·品质·动能
用“心”用情,聚焦绿色发展
“之前,制浆厂处理固废的方式是焚烧和填埋,虽然也符合当前环保排放要求,但从长远来看,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解’。这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木片下脚料10余万吨,绿泥、污泥6万余吨,产出16.5万吨纱管纸。每年实现销售额约4 . 95亿元、税收约5000万元,可提供200余人的就业岗位。”走进山东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钱俊雷介绍。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通过推行“有温度的环保”、打造“促发展快车道”、激活“环保产业动能”等一系列举措,日照用“心”用情,以良性循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市民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
2023年,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出台30条措施助企发展,联合40家企业成立“红纽带·绿引擎”生态环保党建共同体,畅通企业需求办理渠道,推行差异化执法监管,实行“正面清单”制,出台21项“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的“惠企”政策,为企业绿色发展“减负”。
将1281家排污单位信息纳入“电子证照”系统,完成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证一体化办理试点,实现2项行政许可事项1次办结,在五莲县石材产业园试点实施环评“打捆”“并联”报批,为162个重点项目保障总量指标,实现环境要素“应保尽保”。
通过指导开工建设国内技术领先、木浆造纸行业唯一的6万吨/年的亚太森博绿泥、铁泥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木浆固废资源化利用,谋划建设岚山环保产业园、莒县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高起点规划孵化和培育生态环保产业。
一项项扎实举措,进一步激活环保产业动能,也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