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市图书馆不断践行“七位一体”的古籍保护工作模式,以虔敬之心守护文明根脉,探寻深藏于古籍里崭新的日照篇章——
汲古润今传文脉 坐看来朝景又新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通讯员 李丹丹
  故纸碎页,记载着历史流转;诗稿残卷,印证了千年记忆。
  穿越时光的长河,在今天依然焕发光彩的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也是每个城市厚重历史的文本见证。有人说,古籍就像是“古代人装在玻璃罐里的时光胶囊”,当我们追溯城市的文明源起之时,这些珍贵的纸页书卷,都是承载着我们文化自信的有力证明。
  日照文脉悠长,历史典籍浩如烟海,藏书文化历史悠久。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以来,日照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要求,在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深入践行普查、修复、培训、展示、研究、利用、管理“七位一体”的古籍保护工作模式,在对全市古籍深入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实现对古籍的分级管理、补救修复、整理出版、创新传承等,聚力推动古籍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穿越数百年的时光和文字在书页上“重生”,不断续写古籍保护与传承“今世知古,后世知今”的深远意涵。
寻脉溯源摸清“家底”——建立属于日照的古籍“谱系”
  岁月流转,书阙有间。传承近千年的那一张张、一卷卷,无不鲜活可感地记录着历史图谱。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曾鲜活于时代中的书卷,有的已老旧残损,还有更多的散落各处不为人知。城市要以古籍探源历史、连接古今,就要摸清“家底”,建立起属于日照的古籍“谱系”。
  将镜头回转至2008年。彼时5月,适逢“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日照市图书馆积极响应,迅速启动古籍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各级古籍收藏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的基本情况,这是在全市范围内第一次对古籍进行全面深入普查。
  本次普查按照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古籍定级标准》《古籍普查规范》《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等执行标准,对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进行普查。普查过程中,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登记的古籍进行了清点和编目整理,并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定级,为建立全市古籍档案、确定市级珍贵古籍名录以及推荐上报省级、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等工作打好基础。
  历时两年,在多方努力之下,全市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市公藏单位古籍藏量共计138部828册,其中善本16种94册,初步形成了日照市古籍普查联合目录。
  200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图书馆藏稿本《攀古小庐收藏镜铭》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340)。同年6月10日,《攀古小庐收藏镜铭》晋京参加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这次展览共从全国征调360种古籍,《攀古小庐收藏镜铭》是山东省入选的六部古籍之一。2010年,日照市图书馆、莒县图书馆、莒县博物馆入选第一批“日照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于12月公布了第一批《日照市珍贵古籍名录》和“日照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除公藏单位外,日照市也十分重视民间古籍的收藏和挖掘。读者收藏的古籍,市图书馆普查员免费对其进行专业鉴定;对有古籍修复需求的市民,该馆普查员也会提出相应的古籍保护建议。此外,市图书馆还利用互联网优势,广泛征集民间古籍的电子版,并给读者颁发捐赠电子版的证书。共征集到光绪九年《城阳团林街王氏族谱》、光绪三十三年《杨氏族谱》、清《汉城阳王手植槐铭》(割裱本)、民国二十二年《吕氏族谱》(莒县新城铅石印务局印)等古籍电子版资料。其中,晚清和民国家谱族谱占很大比例,有明显的日照地域特色。持续多年的民间古籍普查,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021年,日照市新发现的珍贵古籍《班马字类》(清马氏丛书楼本,清桂馥题跋)入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山东省古籍普查十大新发现,这是本次入围的15部珍贵古籍中唯一一部民藏古籍。该书函套上的“山东半农堂袁氏珍记”和书中钤印“袁振渭收藏碑帖印记(阳文)”未见于王绍曾先生的《山东藏书家史略》,这对研究清代的山东藏书有重要价值。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修旧如旧”的文化之韵
  古籍修复与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年代久远的书籍诗卷,不少都会出现老化、絮化、霉变等问题,不恰当的保存方式,也会对古籍造成伤害,影响收藏与传世。
  在市图书馆新馆建立之前,馆藏的古籍与民国文献等都是放在普通书库的樟木柜中,尽管工作人员小心呵护,仍旧赶不上古籍老化的速度。
  为更好地保护古籍文献,2015年12月,市图书馆新馆建立之初,专门设立了历史文献阅览区和古籍库房。库房内外设有J-SAM-GST9122火警系统,库内古籍全部制作了标签,放置于樟木书柜内,以芸香草防虫。书柜及库房内安装专门的防盗设施和监控设备,配备恒温恒湿的空调,温度控制在16℃—24℃,湿度控制在45%—60%,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在古籍修复领域,“修旧如旧”是修复师们恪守的原则。2018年,日照市图书馆专门制定了《古籍修复工作管理制度》,为古籍修复工作制定了基本遵循——“最大限度地延长古籍寿命、尽量保持古籍的历史面貌,使用的修复方法要经过试验,确有把握后,才能着手修复”。
  彼时,日照市图书馆馆藏清代、民国书画作品42套63幅,其中包括清中期著名画家翁小海的《花鸟图轴》、顾命大臣匡源、状元王寿彭的书法和民国时期徐世昌、吴佩孚及一代草圣于右任等人的作品,但由于时间久远,这些馆藏书画均有断裂、破损、折痕、污渍、微生物损害等问题。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古籍修复虽迫在眉睫,但在市图书馆看来,相比迫切的需求,匠心巧手的精细修补更为重要。2018年10月,“日照市图书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项目中期评审会”在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召开。会议针对这些馆藏书画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将其中38套57件修复保护项目移交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具体实施,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重新还原古字画原有的风貌,并对文物进行保护性处理。
  次年4月,按照山东省文物局工作要求,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济南召开了“日照市图书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会,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员考察保护修复现场、查阅项目资料、听取文保修复中心的整体修复方案,进行了结项验收。现场,经过3个小时的质询讨论与辨识,“日照市图书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项目顺利结项,并于同年6月5日完成交接入库手续。
  至此,经过三年努力,与时间赛跑的日照市图书馆馆藏文保修复项目,终于尘埃落定,让沉寂许久的古籍书画重获“新生”。
再生性保护与传承——让古籍触达更多人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穿越时空的古籍》《典籍里的中国》等纪录片的热播,让存续千年的古籍史书变得更为鲜活可感,通过有洞见有深度的历史图谱,古籍文化在互联网的新语境之下开始被更多人所看见、所热爱,掀起一股“国风”热潮。
  古籍保护,不仅要“活起来”,更要“传下去”。如何让“束之高阁”的古籍从“深闺”中走出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深刻体认“典籍里的日照”?近年来,日照市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探索古籍的再生性利用与创新性传承。
  “再生性利用,主要体现在古籍复制及整理出版、古籍资源数字化和古籍展览宣传三个方面。”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方便读者研究日照历史,2008年,该馆利用读者提供的清康熙版《日照县志》电子版做了复制品,新馆启用后,对《攀古小庐收藏镜铭》、光绪版《日照县志》、馆藏清代和民国书画作品12套19件做了高清复制,置于历史文献阅览区便于读者借阅。此后的2015年至2016年,《清·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点注本》和清·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先后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线装书局正式出版发行,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社会各界争相阅读和收藏。近年来,《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日照茶叶志》等书的出版和宣传,也进一步充实了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促进了我市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此外,在古籍资源数字化方面,市图书馆2018—2022年间建设了古籍资源库和民国文献数据库,通过扫描和制作图片的方式,实现了网络查询和共享;在古籍展览宣传方面,先后举办《海曲诗钞》线上展、胶东五市古地图展、安氏家谱文化展、美国华侨安可翰先生个人收藏精品展等展览30余场,营造了利用古籍和保护古籍的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清代名臣秦国龙后裔向市图书馆捐赠《秦国龙遗诗译析》,即是该馆利用国图数据库中的《海曲诗抄》在公众号上发布线上展后的成果。
  “一双妙手补千年”。古籍修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专业人才。自2010年日照市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举办和参与省市级古籍培训班。2019年至2022年间,日照各古籍收藏单位200余人次参加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古籍库房与管理建设研修班、古籍数字化建设研修班、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研修班等,为古籍抢救、古籍保护,以及科学有效地利用古籍提供重要支持。
  而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广大读者与古籍的亲密接触,也在不断发生。自2019年5月起,市图书馆先后走进五莲县王庄、北回头村、车村、店子村,岚山区辛庄,开发区五小等小学,将古籍知识送入乡村校园。为了加深青少年儿童对古籍的理解,联合日照市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的“青帆”志愿者为小学生讲解古法造纸,图书馆古籍志愿者讲解“古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们体验造纸后再体验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线装书缝制。
  2020年12月,结合日照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将《雕版印刷体验课》送入新营小学,“古籍知识进校园助力课后服务”开始在市区小学推广。自2021年4月起,市图书馆配合日照市团市委培训两批“青帆”古籍志愿者,每周一至周五在市区部分小学开展古籍志愿活动,逐渐向全市推广,形成了品牌化的古籍阅读推广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200余场,先后吸引5000余人次参与,改变了传统的读者走进图书馆看古籍的阅读推广形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在图书馆内,结合重大节日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带给读者丰富的文化和知识体验。2022年,我们的节日“雕版印刷”国庆专场、我们的节日“活字拼诗”国庆专场被山东省图书馆学会评为亮点工作,这些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热爱古籍、保护古籍的浓厚社会氛围,增强了读者爱护古籍的意识。
  在久负盛名的古籍《海曲诗钞》中,祖籍日照的清代名臣秦国龙曾在诗作《不寐感怀二首》中写道:“坐看来朝景又新”,意喻为“在新日之下展望新的风景”。正如日照在当下的文化新语境下所探寻的“古今之意”,在时间的河流里,日照久远灿烂的文化瑰宝,正经由书页上的“重生”与“活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日常,如来朝之景,日日向新而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文旅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汲古润今传文脉 坐看来朝景又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