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传神写照踏歌行
——雕塑艺术家牟丽萍访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沈凤国
1
  记者:牟老师,今年初春时候偶然见到了您做于三十年前的一套20件粉笔雕刻人物,精工且传神,吸引了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您后来从事的雕塑艺术。请谈一谈您是如何走上雕塑艺术之路的?
  牟丽萍: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特别爱画美女。在日照一中读初中的时候,刘伯葵老师教过我几个学期,得益于他的夸赞肯定,记得81年有个临沂地区中学生美术大赛,我画的一件仕女图获得二等奖,一中老师带领去临沂领奖,一同获奖的还有一位大姐姐,她获一等奖,我到如今不知这位姐姐姓字名谁。刻粉笔以及后来从事雕塑事业源于少年时期对美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父亲是中学教师,家里经常有粉笔,所以才得以用粉笔来雕刻。1989年,我堂姐见到我的粉笔雕刻很惊讶,她当时在山艺读书,带着我和粉笔雕刻去山艺,通过她的老师介绍认识了雕塑系池清泉老师,后来又介绍认识了隋建国老师,那年隋老师正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暑假回山艺,跟着隋老师在教室观看他给朋友做肖像,他告诉我,“作品跟模特是平行关系,而不是跟随。”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后来体会到艺术与现实是有距离的。隋老师是雕塑界的领军人物,是国际著名艺术家。
  由于粉笔形体局限,使得作品形像只能压缩变形在一个既定的柱体中,所以作品都有适合性,当时是宋真理给下的定论,说我做的适合纹样,其实,中国的传统雕刻与“适合”有非常深的渊源,建筑木雕,石雕等,所有雕刻的内容都要适合在一个梁柱中或一个构件中,都是根据材料的形状压缩变形,或顺势而为,或因势象形。这种被压抑被束缚蕴含一种力量,粉笔无非就是石膏,不是终极材料,不容易保存,从事雕塑专业后,九十年代后期就不再用粉笔雕刻了。
2
  记者:您的雕塑艺术主要是哪个类别?
  牟丽萍:我做的主要是具象雕塑,人物居多,以及戏曲人物系列,手法基本写实,延续了粉笔雕刻的压缩变形的特点。后来又加入陶艺的很多技法,借鉴陶艺的随意性以及一次成型。
  以前完成一件雕塑很麻烦,需要泥塑,然后翻制模具、开模、清理、浇注,以及翻制树脂。当时没有助手,很多体力活都是自己干,浪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大约2011年,所在单位日照市文化馆设立工作室,我申请配备了电窑炉,从此把作品直接烧制成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体力活,也由此开始了雕塑与陶艺风格的结和。想起以前做雕塑付出的沉重体力劳动,还有参加展览运输不便等困难,也是有宋真理一起相互帮助才得以坚持下来。现在已有激光雕刻机通过扫描小稿形成3D打印技术,雕塑家们不会再浪费过多体力和精力去做一些无谓的事情。
3
  记者:1999年您的雕塑作品《踏歌》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又凭借《胭脂殇》参加了“雕塑百家联展”,是要借雕塑表达什么?
  牟丽萍:《踏歌》做的很饱满,整个形象还是在一个压缩空间里,在一个既定空间里把形体结构充满。
  到作品《胭脂殇》形体更简约了,把压缩、适合的柱体升华了,成为更浑圆、笃定的柱体,有一种纪念碑的联想。这件作品被上海刚泰美术馆收藏。
4
  记者:也是多年前,我见过您画的一批人物画,确切地说,是仕女画,典型的文人画气质。您的雕塑和人物画之间有何内在关联?您一直画人物画吗?
  牟丽萍:我的画基本都是人物画,中国传统人物画和传统雕塑风格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不拘泥于对象的比例透视关系的,而是讲传神写照、质朴纯粹,注重意象,注重线条,以及文学性。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不是不注重比例透视关系,而是不按照西方的透视比例关系标准,是有着一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风格体系,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我的人物画和人物雕塑风格也非常相近,都是来源于传统。我崇尚隋唐五代人物画,喜欢明末陈洪绶,雕塑深受徽州木雕和传统宗教造像影响,人物的夸张变形压缩,形象中的头大身小、面若银盘、柳眉凤眼等特点,都是把传统艺术风格揉到我的人物画和人物雕塑里面。无论是雕塑作品还是绘画作品虽然是具象手法,而追求写意的精神,与现实拉开距离,保持一种平行的关系。
5
  记者:您也画了一批戏曲人物画。您如何看待戏曲人物入画这个现象?
  牟丽萍: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有很大不同,西方戏剧很写实,中国传统戏曲是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它有一整套程式,人物造型服装化妆道具本身就高于生活,是提炼过的高于生活的舞台展现,而且舞台呈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本身就很入画,加之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画工笔或写意都适合。
  提起戏曲人物画就想到关良,寥寥数笔形神兼备,稚拙天真又保持了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以拙胜巧,关良要用画戏曲人物的感觉画别的人物,也会挺好。还有韩硕,韩羽等一些画家的戏曲人物,之所以用戏曲人物入画,也是借了戏曲的传统文化属性。他们画戏曲人物也许是对戏曲有着深入了解,也许只是源于对戏曲舞台的视觉感受。我画戏曲人物是因为自己有过戏曲专业经历,曾在临沂艺术学校戏曲吕剧专业学习四年,又在市吕剧团工作三年,画的是自己亲身体悟。我没有美术学院背景,也没经过一系列美术基础人体头像比例等的训练,所以不受体系约束,没把人物画的很写实,而是画一种感受,希望能直接切入艺术的本质。
6
  记者:前几年,您有一组戏曲人物画《拾玉镯》参加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戏曲百人百戏百画”展览,作品被中国戏曲博物馆收藏。据说还有收藏金,请介绍一下您创作的这组作品。
  牟丽萍:作品是写意人物组画,画的吕剧《拾玉镯》场景。最原始通知说江苏省国画院收藏,由于组建戏曲博物馆所以转由戏曲博物馆收藏,收藏金不多,八千,算象征性的奖励吧。
7
  记者:您现在的艺术状态是怎样的?主要从事哪一种艺术门类?还是齐头并进?
  牟丽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艺术的感悟,越来越随心所欲,在雕塑与绘画之间随时切换。雕塑的感情注入需要一系列过程,一些想要表达的情绪容易转瞬即逝,绘画可以更随时更快捷的记录表达。我现在不会为参加一个什么展览而创作,也不会为个什么任务去努力,心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8
  记者:您近两年还有何创作打算?
  牟丽萍: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比较多,以后的创作会更注重意象表达。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传神写照踏歌行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