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
——记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赵连翠

  全媒体记者 滕伟伟 通讯员 谢文明
  她从未想过要把自己和宣传引领组织遗体(器官)捐献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十多年来,在莒县这方厚土上,她勇敢地打破社会传统偏见,筚路蓝缕,辛勤呼吁,革新了人们的生命认知,将该县的遗体(器官)捐献事业推上了新台阶,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仅在莒县,迄今与红十字会签约的捐献者近5000人,其中有14位去世者完成了捐献,有13位是她陪伴着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捐献的。
  她,就是中国好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省道德模范、省自强模范、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赵连翠。
经历生死劫难她登记遗体(器官)捐献
  遗体捐献,并不是赵连翠生来就有的想法。
  2003年底,一场车祸把赵连翠撞进了医院,进而因手术失误,造成了高位截瘫,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2006年后的一段时间,赵连翠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再加上家庭的变故,让她陷入了人生黑暗的低谷中,她想到了生死这桩人生大事。她觉得,作为一个人,若就这样去世了,烧成了一把灰,就什么也不值了。
  “虽然是高位截瘫患者,可是我的眼睛等好多的身体器官还是健康有用的。”于是,赵连翠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打算。她先是咨询医院里的熟人,这项业务属于哪个单位负责?熟人也不知道,她就再找人打听,就这样辗转打听,终于她打听到,县红十字会具体负责相关事宜。随后,赵连翠找到了县红十字会。
  由于当时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虽然大略知道有这一项业务,但也不很清楚具体的办理流程。赵连翠的心愿颇费周折。终于,在2008年12月8日,赵连翠在莒县红十字会签下了莒县第一份遗体捐献责任书,承诺“百年后”将自己身上凡是有用的器官、组织全部无偿捐献给社会。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时,儿子当即大为心痛:“那我到哪里去找我的妈妈!”
  当然,她的决定也遭到了母亲、姐妹等人的反对。
  她的这一行为,不仅惊动了家人,更犹如春雷,在莒县这片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深厚的大地上,隆隆作响,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回响。
  种子既然已经播下了,在适宜的条件下,它就会萌芽、成长,不断地抽枝,开花,结果。
公益脚步不停歇感召14人实现遗体(器官)捐献
  了解到具体的操办流程后,赵连翠就把义务宣传和组织遗体(器官)捐献作为自己公益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开拓是艰难的。
  尤其是在莒县这样传统深厚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不仅重视生,也同样重视死,甚至在礼仪上,丧礼的繁琐及排场更是远远大于诞生。要动员人们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捐献出遗体或器官,其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理解她的人少,赵连翠有委屈,也很难找到人诉说。所以很多时候,在遇到质疑和困难时,她总是独自消解,暗自伤心。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渐渐地,终于有人赞同她遗体捐献的倡议。一个,两个,三个……先是年轻的,后是年老的;先是生病的,后是健康的;县内的,县外的……都在缓缓地向这里聚拢。
  其中,很多人是被赵连翠身残志坚、成年累月地献身扶残助残、扶危济困、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所感化而签下遗体(器官)捐献责任书的—
  2015年4月,莒县桑园镇肝癌晚期的18岁小伙葛文成感动于赵连翠的事迹,主动找到她,在病床上与莒县红十字会签下捐献眼角膜的责任书,半个多月后,这位小伙去世,他的眼角膜令两位陌生人重见光明。
  2023年9月8日,莒县刘官庄镇有着57年党龄的82岁农民于本祥去世,捐献了遗体和器官。而在一年多前,他78岁的妻子朱新菊去世后,也捐献了遗体。他们都是被赵连翠的事迹感化而做出捐献决定的。
  愿意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人们还羞答答地不敢公开与县红十字会签约,很快,人们成群结队地一起与县红十字会签约,最多的时候,一起签约二三十人。因为赵连翠是高位截瘫患者,行动不便,为了照顾她,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她的家作为了签约地。迄今,330多位的遗体(器官)签约者,绝大多数是在赵连翠家里签下自己名字的。
  在耳濡目染下,赵连翠的亲人也逐渐加入了捐献的行列。
  赵连翠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不断出现在签约现场,忙前忙后,为女儿的这项事业增添一份力量。
以生命的光与热演绎平凡中的伟大
  如果生与死之间是一条河,那么赵连翠就像是这条河上的摆渡人,她把微弱的光亮收集起来,去照亮那些在黑暗中跋涉的人。
  与没有捐献意愿的人反反复复沟通,赵连翠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她家与莒县红十字会签约的,她不仅要招待茶水等,有时她还要管饭;那些已经生病躺在病床上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也要尽量赶去探望;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她还要为之出力组织募捐以贴补医疗费用,而对于去世的遗体(器官)志愿者,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天气情况,只要在县里,她都要立马亲往吊唁并组织捐献事宜;因为遗体(器官)的捐献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她还是很多捐献者的见证人,也是必须到场……
  这份事业虽然艰辛,但是赵连翠从未抱怨。她始终用生命的光与热,演绎平凡中的伟大。
  2021年1月10日,莒县库山乡万新村52岁、患尿毒症七年的村民万克选,与患癌症的47岁妻子李左英及患尿毒症的儿子万修良一起,在赵连翠的见证下,与莒县红十字会签下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成为莒县第一个全家人一起签约捐献遗体(器官)的家庭。
  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天,1月12日李左英就去世了。赵连翠当时住在乡下老家,睡梦中接到万家打来的电话,当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多。她立马唤醒丈夫,并电话通知县红十字会有关人员及眼角膜接收医院潍坊眼科医院莒县分院,还通知部分志愿者一起去为李左英送行。夜深时刻,人们都已沉在梦乡,有的电话关机,有的不愿意出行,她费了好大的劲才落实好这些事务。
  当时是农历的十一月廿九,隆冬时节,几天前刚刚降过一场大雪,路上积雪还未清除净。大家在县城赵连翠的家里集合,来不及做饭吃,她赶紧将家里所有的鸡蛋拿出来煮了,每人分几个拿着,潍坊眼科医院莒县分院的医务人员去买了点小饼和稀饭,然后分乘四辆车向百里外的山乡奔去。
  天黑,路滑,零下二十摄氏度的极寒,人们的心也是沉痛的。三更半夜的,路既不熟悉,当然也就更不好找,路上也没人可问,他们就这样一路颠簸着赶路,到万家时,已是凌晨四点多。
  大家一起站在院子里默哀,很快就冻得手脚麻木了。高位截瘫的赵连翠日常本来就无法控制小便,这大半天高强度的心力操持,她早已尿湿了棉裤和轮椅,这样的严寒里,很快就结成了冰。
  天亮了,眼角膜也成功摘取了。
  大家赶紧上车往回赶。暖过来的赵连翠,身上结的冰也化了,很快湿了车辆座椅。同车的志愿者孙彬女士一摸她的手,冰冷刺骨,心疼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当年4月29日,万克选去世,也完成了捐献。
  每一位捐献者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谱写了不平凡的人间大爱。他们各自的捐献故事里,也都有着赵连翠的深刻影响和心血。
  2021年5月,不足40岁的莒县东莞镇残疾女士王文梅在县里组织的免费两癌筛查中,查出了癌症。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她,此刻对生命不得不作出新的思考与决定。经过病友的介绍牵线,她结识了赵连翠,详细了解了赵连翠的事迹后,她大为感动。在赵连翠的见证下,王文梅与县红十字会签订了眼角膜与遗体捐献责任书。
  在此后一年多的日子里,王文梅生命进入最后的时光。王文梅以自己的身体加入了医学科研受试者行列,奔波于青岛、济南的著名肿瘤科研与治疗机构间。
  此间,赵连翠一直关心着王文梅,鼓励着她与病魔勇敢搏斗,这成为王文梅生命最后日子里的阳光与精神支柱。2023年4月底,听说王文梅要独自赶往济南参加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受试,赵连翠赶忙通过朋友为之联系了济南的义工负责照应。济南的义工吴赫楠、阮媛、周建生、玄路宁、沈庚、张恩铭、杨峰等近十位义工一起为王文梅做了周到的安排。爱好做美食的吴赫楠还把王文梅接到自己家里,为她做美食,给她做心理疏导,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真切、温暖关爱。
  2023年7月4日中午,41岁的王文梅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也将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给了社会。
后记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对于赵连翠呼吁组织遗体(器官)捐献的作为,莒县红十字会在给予大力支持、用心培育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于2018年1月22日组织成立了以赵连翠为队长的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这一年,恰恰是赵连翠签下莒县第一份遗体(器官)捐献责任书的第十年。
  此后,莒县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短短六年间几乎增长了十倍。
  这得益于赵连翠以及众多为遗体(器官)捐献事业挥洒血汗的志愿者付出的奉献。
  2022年10月,莒县遗体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获得“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在全国受表彰的370家各类红十字单位中,是仅有的两家公开标明遗体捐献的志愿组织之一,也是目前日照市唯一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组织。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续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