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本报评论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拓宽共同富裕路径”“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更大成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要树立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粮食安全,不仅是民之要者,更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始终是维护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的重要压舱石。“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要守住耕地红线,在保障耕地数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多元化利用路径,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随着生产力发展,把远海深海养殖搞起来,把渔业‘种子工作’这一篇文章做精做好,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可以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近日,生长于“财金海上粮仓壹号”首座网箱的30万尾三文鱼开始收获,这标志着中国三文鱼近海养殖取得成功。全部投用后,可年产三文鱼6000余吨,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网箱集群。这是日照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落实大食物观理念,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要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共同富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振兴就不会有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业为基。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加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五莲山—白鹭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将前沿的规划理念、高效的现代农业、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统筹整合,坚持“三生共荣、美美与共”,兼顾了周边村庄和村民的切身利益,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振兴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振兴之路,探索出了新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和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党建引领治理,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做好“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日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