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日照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暨日照市“非遗村晚——欢乐桃花岛”活动举办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今年的主题是聚焦“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气韵和灵魂所在,更是融贯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可感知、可体验、可参与的人间烟火气。
6月7日晚,2024日照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暨“非遗村晚”——— 欢乐桃花岛在星岛蓝碳·桃花岛风景区精彩上演。在这夏日时节,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人相约于此,听海浪与声浪和鸣,赏缤纷非遗风景,共品人间烟火,共沐夏夜晚风。
夜晚的星岛蓝碳,处处流光溢彩、灯火阑珊,比白天更增添了一丝浓郁的活动氛围感。当新潮时尚的“网红打卡地”、接地气的“村晚”和生活气息十足的非遗拥抱,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
暮色四合之时,跟随着人潮走进景区,热情洋溢的欢笑也随之迎面而来。广场上,一场热闹的非遗市集火热开市,非遗好物、手造项目、赏食赏味等各种品类超20家摊位惊艳亮相,吸引了大批游人驻足体验———不仅有黑陶、农民画绣、非遗漆扇、石头画等非遗及手造产品,还有花馍、莒县杂粮煎饼、小店严家崮西凉粉等美食美味。
浓浓艾草香,悠悠端午情。为迎接端午节,市集特别设置了艾草摊位,将浓郁的节日氛围“拉满”,吸引游人争相购买。
不远处,广场上陈列的“美丽的日照”旅游图片展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游人边走边看、边赏边学,在充满沉浸感的体验中,在非遗传递的人文厚度中,感受着日照充满创造力的文化图景。
人群之中,绚烂的灯光突然亮起,伴随着一阵阵夹仓打击乐的锣鼓声,“非遗村晚”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精心挑选日照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展演,民俗表演《踩高跷推虾皮》《岚山渔民号子》《跋跌》、渔鼓书《谈天说地》等节目的生动呈现,再现着百年前日照渔民耕海牧渔的劳作场景和充满日照在地特色的生活场景,引得观众阵阵鼓掌叫好;歌曲《丹土》《再唱绣花曲》、歌舞《踏浪》、民乐演唱《绽放》、戏曲联唱、模特走秀《旗语芳华》等节目则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彩演绎,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相谐的视听盛宴,引发在场观众的深深共鸣。
大海边,游人欢聚,不时有璀璨的烟花升腾在夜空。一边是活力四射的“非遗村晚”,一边是极尽浪漫的海上烟花。
被演出吸引而来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不仅烘热了现场氛围,更带热了文旅消费。演出进行同时,非遗市集也颇受青睐,日照平面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徐兵此次不仅带来了他的陶器作品,还将最近火热“出圈”的漆扇带到摊位,现场制作,前往观赏购买的游人络绎不绝。
“漆扇的体验感和近期持续的热度能够吸引流量,也带动了陶器的销量。”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徐兵介绍,此次前来展销的作品是更契合大众审美喜好的泥猴摆件和手作饮具,“市场在变,我们作为非遗传承人,也要紧跟市场,不断创新”。
在徐兵近邻的石头画展销摊位,当日销售量也非常可观。非遗传承人李京介绍:“此次展销的石头画,大部分取用的是日照海边的鹅卵石。根据石材的天然肌理,绘制出更符合年轻人审美取向的苹果、帆船、大海等场景。”
眼下,非遗正在成为民俗活动和文创市集中备受追捧的“国潮”。一场场精彩的非遗展销,一次次热闹的民俗展演,无不唤起人们心中对于城市文化记忆的强烈情感共鸣。
近年来,日照坚持守正创新、活态传承,不断推进文化“两创”向纵深发展,让来自民间的非遗不断回归民间,“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日照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5项、省级代表性名录28项、市级代表性名录16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4人,省级非遗工坊2处、市级非遗工坊90处。非遗市集、非遗研学、非遗寻宝等非遗活动丰富多彩。二月二舞龙大会已成为重要品牌活动,被省文旅厅评为全省十大非遗保护亮点工作。
“非遗的土壤在民间。哪里群众需要,我们的舞台就在哪里。”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旅游新业态、新场景与非遗相融合,不仅丰盈着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更彰显出日照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和文旅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我们将进一步集聚非遗资源,坚持城市与乡村并进、文化与旅游多元融合,持续开展‘四季村晚’、‘非遗研学’、非遗市集等活动,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