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视察期间,同正在海边休闲锻炼的市民游客亲切交流,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一)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以实干创造百姓幸福生活,必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老百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每到午饭时分,黄墩镇各村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就热闹起来,热乎乎的米饭馒头,精心搭配的菜肴,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一人,一碗,一勺,一筷,看似民生“小事”,实则增添了城市的温暖底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实写照。
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日照全力稳就业促增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探索多层次多领域促进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全力推进优质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提升供给质量,切实让群众满意。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和常态化帮扶,让更多的保障举措,温暖每个有需要的人。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二)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需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不断把“蛋糕”做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重视量的有效增长,更要注重质的大幅提升,实现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和新兴产业,将深刻改变经济活动方式、产业组织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方式,从而创造一系列新的高质量就业需求和就业增长点,这也将为劳动者就业创业带来新选择。
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到创办华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卞光洪以其蓬勃的创新能力,在创业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从原来的5人小团队扩展到20多人的大集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在细分领域里单点突破,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企业。
激发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就业的潜力,大力扶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帮助有强烈创业意愿、有良好项目基础的人才实现创业梦想,能培育更多就业增长点,扩大就业蓄水池,推动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必须以实干求实效,向改革要活力。
实干奋斗,重在务实。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抓工作、干事业都需要有务实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细心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油添彩。要坚持调查研究,学好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尊重实际,不违背客观规律,不盲目蛮干乱干,拿出“闯”的劲头、“钻”的精神、“实”的作风,以勤恳务实的姿态涵养为民服务的清风正气,校准实干奋斗的作风标尺。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学好运用改革的方法论干事创业,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就能更好托举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