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一场大雨过后,日照的天空湛蓝如洗。
近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河口的河滩上,成群的水鸟在泥滩上歇脚、踱步。群鸟振翅间,几只头戴黑礼帽,身穿燕尾服的鸟中“绅士”———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格外引人瞩目。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尺。正是这片水土的滋养与呵护,使得日照成为诸如黑嘴鸥等众多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之地。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实施“点线面”环境监测工作法,坚持“点”上发力、“线”上用功、“面”上突破,持续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价值多元转化,为美丽日照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数据先行——提质服务生态环境管理
今年6月底,《日照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完成,这也是我市连续7年编制《日照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书中涵盖日照市环境空气、水、土壤、海洋、污染源、辐射等监测内容,明确监测指标、监测点位、时间节点等,统筹指导区县监测机构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近年来,我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擦亮绿色发展底色,推动美丽日照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挥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职能作用,坚持生态环境监测全市“一盘棋”,加强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编制环境质量分析报告,并按规定公开有关监测信息,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连年来,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日照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作为工作重点,每年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编委会,深度挖掘监测数据价值,科学分析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规律,识别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增强技能——锻造高素质生态环保“铁军”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紧跟时代步伐,将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为目标,加快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日照,必须充分激发生态环境科技人才活力。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内学外修,推动学用结合,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环保队伍。
目前,从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到报告编制,该中心综合分析人员人人都是“行家里手”,练就了“多面手”。作为省生态环境厅驻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该中心积极落实全省数字智能提升年活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与地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共用机制,将监测数据接入市生态环境局开发的智慧环保指挥平台(一期)和“日照环保通”“日照环境”APP,有效提升数据获取与使用效率。加强对接沟通,在即将启动的智慧环保指挥平台二期项目研发设置“生态环境监测”模块,打好监测组合拳,赋能环境数字化。针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及时编制监测快报并报市生态环境局,快速精准服务环境决策。
高效协同——提升监测服务效能
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而言,无论是监测水平的提升,还是监测质量的飞跃,都得益于“三驱动”释放的发展活力。
着眼于激发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最深层的潜力,多年来,该中心整合日照市各方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强化监测技术培训、加大练兵力度“三驱动”,打造高效协同的“五位一体”应急监测体系,以实干之风为城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人人懂监测、人人会监测。记者了解到,当前,该中心月度密码质控样品一次性通过率已由最初的85%提升到现在的100%,在全省应急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大练兵中位居全省第一。
这得益于该中心对队伍建设和专业服务能力的“双培养”。该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应急监测业务技能培训和实兵演练,出色完成多起环境应急监测任务,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提供监测保障。
近年来,该中心主动承担20多项市级事权监测,派出200余人次参与各项督察、执法、大气污染整治等行动,编制河(湖、海)水质、重点企业废气(废水)等各类专项监测分析报告数十篇,近十篇环境监测调研报告获市领导批示肯定,进一步提升了监测服务水平。
如今,站在丝山山顶俯瞰日照,碧海蓝天间,苍翠绿波随风荡漾。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多向发力,持续加强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