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蔚然成风的户外运动,它打开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新方式,城市骑行——
全媒体记者 孙晓梅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脉络中,骑行者不再仅仅是穿梭于钢筋水泥间的过客,而是成为与城市深度互动、共生共荣的鲜活力量。他们脚下的踏板,是推动前行的工具,更是搭建起骑行者与城市之间新型联系与理解的“新桥梁”。
对于城市骑行(CityRide)爱好者而言,骑行没有冷暖之分。从2016年开始,张洪昌已经坚持骑行8年了,作为日照城市骑行爱好者之一,他每月的平均骑行里程将近800公里。谈及骑行的感受,他说:“骑行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动感奔赴,骑行已成时尚
在日照,骑行蔚然成风,逐渐演变为一场“骑行风尚”。“骑行风尚”的兴起,无疑对城市管理与规划提出了更为精细与前瞻的挑战。
此前,市新闻办召开“日照好客十二条措施”新闻发布会,其中就包括印制“阳光海岸绿道”打卡手绘地图、提供阳光海岸绿道骑行服务。
“走路太慢,开车太快,而骑车刚刚好。”刚结束完高考的朱子良,从骑行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用时3天2夜完成了从河南到日照的骑行之旅。
“骑行群内会通知集合的时间、地点以及骑行路线,只要有时间我就参加。”59岁的安茂清,用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的骑行微信群,数了数足足有5个,他们工作日的晨骑或晚骑一般为短途骑行,周末则会选择到白鹭湾、五莲山、马鬐山等地的长途骑行。安茂清的骑行时间已超过四年,骑行不仅让他的身体更加健康,还让他的心态更年轻、更有活力。
骑行追风,探索城市角落
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置景”于蔚蓝大海、主题公园构成的美景之中,备受市民青睐;一直延伸至五莲绿水青山间的山海风情绿道,有机连接着东部滨海、北部山岳和沿途田园风光,让人们深度感受“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东莞镇开发的绕发牛山环行,全程共计约10公里,让骑行爱好者在享受美妙骑行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夜晚的绿舟路和海曲路交会处,是不少骑行爱好者停留休憩的聚集地,从18点到23点都能看到骑行者的身影。他们一边谈论着今天的里程、配速,一边商量着哪条路线不拥堵。“澙湖、森林公园、丝山、山海路、岚山厦门路、莒县银杏大道……”骑友们互相分享自己探索的舒适骑行路线。
“刚开始骑行的时候,发现新的地点路线会激动地在骑行群里分享。”张洪昌说,以前在莒县旅游大道骑行时非常舒服,上坡的坡度配速对速度提高很有帮助,便迫不及待地和骑友们分享。
一路骑行,收获全新体验
骑行,作为一种既环保又健康的锻炼方式,不仅能够让人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还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发现那些生活日常中容易被忽略的美景。
前不久,李女士在家人的带动下也加入骑行的队伍,原本是为了锻炼身体,却意外收获不曾留意过的风景。她说:“宽敞的道路、舒适的环境,特别解压,心情也变好了。”
侯文平和两位来自徐州的骑友分享日照较好的骑行路线,他的骑行时间已有六年,见证了这座城市道路更通畅、绿化更怡人。美丽的阳光海岸绿道是他和骑友们晨练的绝佳路线,早上五点集合,近四十个人一起结伴骑行。“热烈的不是青春,是我们。”他在朋友圈打卡配文。
“和骑友在会展中心集合,沿着北京路一路向北,到达终点白鹭湾。”程琳分享了自己喜欢的骑行路线。“骑行使我快乐!”这是她朋友圈最常用的配文,一张骑行轨迹图、一张骑友合影成了她近一年朋友圈动态必打卡的内容。
骑行路线串起了充满故事的老街巷弄、静谧的森林湖畔、隐藏的公园与绿地、夜晚的霓虹与星光、承载人文与历史的印记的地标建筑。
骑行,还成为一种深入了解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新方式。
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骑行者加入,在“骑行风尚”下,如何进一步优化骑行环境,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城市的公共设施布局是否足以支撑骑行需求?这无疑对系列配套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