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将生态管理技术植入农业生产整个链条,推进林果业高质优产——
本报通讯员 王西辉 卢立平 胡彦华
削掉桃皮,汁液瞬间溢出来,一口咬下去,爽脆、甜中带酸的滋味涌向舌尖。眼下,东港区西部的数千亩黄桃到了收获的时节,一个个黄桃刚被摘下来,随即被客户拉走。
“每斤比市场同类产品价格高出好几毛钱,我们基地的黄桃今年能卖600多万元。”在地头察看黄桃长势的东港供销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厉复强难掩心里的高兴。就在今年,该公司在基地注册的“坤丰黄金冠”,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携着绿色认证这块金字招牌,基地生产的“黄金冠”黄桃畅销枣庄、潍坊、烟台等地,还远销辽宁省。
“色泽均匀、表面光度好、硬度适中、糖度高,我们就是冲着这里黄桃的品质、品牌来的。”来自山东奥斯特食品有限公司采购质检部部长郭同亮对“黄金冠”黄桃赞不绝口。作为省内一家大型水果罐头生产企业,该公司与东港供销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固定供应合作,仅两天时间就采购“黄金冠”黄桃鲜果72.5万公斤。
一纸认证的背后,是当地“生态兴农、科技强农”的久久为功。
东港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申永亮说,当地政府部门持续强化职能监管和技术服务,实施种植业绿色农产品整体创建,保障绿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区已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163项。
发展“绿色”黄桃,东港供销坤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黄桃基地先行一步。
在该公司黄桃基地实验室里,3位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刚取来的土壤进行成分检测。厉复强介绍,基地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土壤质量定期检测,区农检中心和区农业农村局也派“农科特派员”跟踪服务。
为保证果品质量,基地通过定期修剪和生物降解技术,将果品亩产从5000公斤压减到4000公斤。同时,引入黄豆套种等土壤有机改良技术,加速吸收降解原有农药残留,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黄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微量元素肥、桃枝粉碎还田等办法,解决桃树枯萎难题,提高土壤肥力。
“牺牲了产量,赢得了质量,划算!”厉复强算了一笔账,“一亩黄桃压减了1000公斤产量,价格提高了20%多,每年能增加1300多元的收入。通过有机改良技术,每亩可减少200多元的农药化肥投入。”去年,该基地800亩“黄金冠”黄桃鲜果多收入130多万元。
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周边7个黄桃种植村先后加入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建设之列。因势利导,依托各村黄桃合作社缔约“绿色黄桃发展联盟”,以龙头带农户,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农资技术、统一信息交流、统一招引谈判、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加工流通、统一金融服务,抱团推进黄桃产业绿色发展。如今,战家沟村黄桃已经进入绿色认证程序,而整个片区的农作物相继也在推广应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栽培管理技术,每亩增收上千元。
绿色生产模式在增加产业收益的同时,村民的收入也逐渐增加。在该公司的黄桃基地,来自周边村的60多位黄桃管理员每年增加收入近3万元。60岁的“桃把式”肖纪田是基地的元老,如今已经熟练掌握了栽培、防病虫害等管理技术,成为基地的管理队长之一。“就近在桃园当工人,每年能挣好几万元,还误不了照顾家庭,比外出打工强。”
“‘黄金冠’黄桃之所以这般甜,是因为它不仅浸透了桃农的汗水,还有政府部门的良苦用心。”厉复强感慨。“绿色”黄桃的发展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