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聚力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山东半岛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日照港——
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通讯员 周芷如
夜幕降临,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作业现场,一片灯火通明。随着自巴西远道而来的“合平”轮稳稳靠泊后,万吨矿石通过流程化系统,一路顺畅地输送至密闭筛分车间,然后精准地送交国内腹地客户手中。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更是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一座桥。乘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东风,日照港聚力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等的供应链枢纽优势,以“矿”为介,外联内畅,为山东半岛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能级跃升——把“比较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日照港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单一进口港,2023年,全国1/8的进口铁矿石都在此上岸。”日照港生产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平台,日照港以服务能级为切入点,持续提升矿石接卸、输运能力,把更多“比较优势”变为“发展胜势”,加快构建矿石核心竞争力。
在石臼港区新增大型泊位2个,并对码头和后方堆场进行专业化、流程化改造;在岚山港区新增大型泊位6个,同时加快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码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腹地矿石服务能力。五年来,日照港矿石吞吐量提高超3000万吨。
有了“好瓷器”,还得有“金刚钻”。怎样让矿石“快进快出”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条千公里铁路直通港区的港口,日照港抢抓国家“公转铁”政策机遇,积极发挥铁路“主动脉”优势,纵深探索新模式,打造“流程全自动+重来重回”海铁联运工艺体系,重来重回利用率高达97%以上。
如今,一列列满载着铁矿石的火车,带着美好期待,有序输运至全国50多家钢铁企业,进一步巩固了日照港铁矿石贸易储存、中转港地位。
“链”上发力——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利益共同体
一边紧盯屏幕查看筛分室、皮带机及块粉堆场等作业区域的运行情况,一边通过操作台上的控制面板实时传输着作业数据——在日照港昌瑞达铁矿石筛分基地中控室内,指令员正在进行铁矿石筛分作业。
“港口通常只提供装卸作业,铁矿石粉矿分离项目上游联系矿山,下游携手钢厂,为客户提供了延伸的筛选服务。”日照港发展公司协同服务室副经理李度丹介绍,“这对客户而言,从以前的‘多点’对接,到现在集成卸、储、运等各环节聚点成链,既节省了协调工作时间成本,还实现了业务一站式办理。”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日照港积极发挥港口供应链核心节点优势,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与国外矿山的深度合作,打造“矿石超市”,建设“云端仓储”,精准满足客户筛矿、配矿需求;携手青岛港成立山港融平台,实现矿石等业务一体化运营,显著增强了干散货市场竞争力;联合物流集团、投控集团等单位,推进“长江、渤海湾”转水战略全程物流供应链业务,拓宽货源进口服务渠道;联合渤海湾港为临港客户量身打造了“装卸+海运”的铁矿石运输服务,成功开启短距离“公转水”服务新模式,全力为客户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服务体验……
“今年,我们将持续完善港口‘供应链枢纽’功能,以港口为‘点’,不断拓展服务‘辐射线’。”日照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绿”提效——作业效率较过去增长5倍
走进日照港石臼港区南作业区14#、15#泊位,曾经泊位前沿的搬捣通道上,如今绿荫渺渺,满眼青绿映出无限生机与活力。码头岸边,高耸林立的卸船机和纵横交错的流程皮带下,矿石作业有序流转。
在距离作业现场3.5公里外的石臼港区南区智能运营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通过自动化操作平台,远程监控现场矿石卸船流程上的作业情况。
“作业现场实现零搬捣、零撒漏和无人化模式,我们只需轻点鼠标,一键设置好坐标定位和料斗位置,待系统扫描船舱内的矿石信息后,卸船机便可以自主作业。”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这里单台卸船机卸船效率达到3000t/h,作业效率较过去增长了5倍。
依托一体化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诸如此类提“智”增效的举措,在日照港不胜枚举。
2023年,岚山港区引进首批无人化桥式卸船机,落轨岚南17#泊位。该设备联合亚洲综合能力最大的管带机系统与无人化堆取料机,打造“低碳化、流程化、智能化端到端直通联运”作业模式,可实现矿石从港口直通山钢、日钢全程封闭运输,成为保障临港钢铁产业链稳定的重要运输线。今年以来,岚山港区矿石自动化流程系统卸船堆存量同比增加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