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布谷鸟心灵港湾”工作室、创新“救助+医疗”的工作模式、成立暖阳寻亲工作室……日照成功入选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全媒体记者 周小桓
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高度。
“真心感谢你们那段时间的帮助,让我彻底走出了人生低谷期,如今我生活得很好。”9月下旬一个平常工作日的上午,在“布谷鸟心灵港湾”活动室忙碌的市救助管理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救助管理部部长刘守文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消息。
阅读着消息内容,刘守文的思绪也拉回到一年前。
发件人李某,是该活动室曾经救助过的一名欲轻生抑郁症患者。“刚来时她眼神涣散,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问什么都不回答。”刘守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交谈中,我们得知其喜欢读书,社工们就专门为其找来喜欢的书籍,以此为突破口多次对该女士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帮助其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一点一滴去唤醒受助人员的心灵春天。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心理救助体系建设,专门打造了“布谷鸟心灵港湾”社会工作项目,将滞留人员的心理、精神康复与从“入站—救治—寻亲—返乡—跟踪反馈”的全过程相结合形成闭合服务。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能开启崭新的生活,我们真心替您高兴……”放下手机,刘守文感慨万千。
为市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好的救助服务,“布谷鸟心灵港湾”服务项目仅仅是这其中的一帧缩影。
走进市救助管理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位于一楼的“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沙发、茶几、学习桌、衣柜、电视、空调等日常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让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未成年儿童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馨及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
在与之不远的暖阳寻亲工作室墙上,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记录着一个温暖的寻亲故事,映照着日照为每一个家庭早日圆梦而付出的努力。据了解,连续三年我市寻亲成功率100%,走在全省的前列;
而在红色书屋兼情绪纾解室内,服务对象可以在这里尽情释放压力、洗涤心灵,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一直以来,我们秉承‘用心服务、用爱沟通’的服务理念,以建设‘温馨驿站·亲情港湾’为目标,不断创新救助工作方式方法,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救助氛围。”据该中心主任武传竹介绍,去年7月份该中心护送受助人员颜某返乡,当天网络直播有35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量313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97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全网点击量破2亿。
携手相助,用爱建一个温暖的“家”,日照所做的,远不止如此。
以该中心为例,近年来,我市在救助关爱流浪乞讨人员方面再出新举措,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与政策支撑,让救助关爱不断升温加码,为每一颗“流浪的心”提供一个更加温馨、安全的“避风港”——
政策保障再“加码”。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起草了《日照市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救助管理工作实际,细化试点任务及进度安排,并提出相应工作要求;
服务范围再延伸。探索实施“四百工程”,在全市选取100处养老服务机构、100处福彩销售点、100处城乡社区服务点作为爱心救助引导点,打造爱心临时救助驿站。联合人社等部门选取100家爱心企业,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培训、就业等帮扶;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建立街面巡查机制,创新“社环联动”,打造救助管理工作共同体,将救助延伸至每一个社区、街道和角落,实现主动发现全覆盖,打造“半小时”救助圈;
救治水平再提升。创新“救助+医疗”的工作模式,破解救治难题,引入专业医疗力量,在站内为滞留受助人员提供24小时医疗救治服务。制定了《护理人员管理制度》《受助人员日常护理工作指南》,提升服务质量;
区域责任再理清。围绕区域性中心站建设,明确市县职责,划分巡查救助区域,落实工作职责,建立以市级救助管理机构为中心,两区两县三个功能区,N个临时救助引导点为卫星站的“1+7+N”工作格局,提升区域一体化管理水平。每年定期对区县救助管理机构具体业务情况开展指导、督促、检查工作。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我市累计帮助无任何身份信息的服务对象寻亲成功69人次,实现了寻亲服务零滞站;累计服务流浪乞讨人员400余人次。今年6月份,我市成功申报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我们将持续深化救助关爱工作,不断创新救助模式和方法,努力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用心用情将流浪乞讨人员的事一件件办好,让这一特殊群体享有到‘家’的温暖。”面向未来,刘守文眼神明亮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