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瞄准户外劳动者需求,推进便民服务“微”驿站建设,让城市更有温度——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卢立平
连续“爬楼”4小时,送达60多件外卖,冯强将摩托车就近停到了海曲印象文化广场东侧的“城管驿站”。
迈步而入,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学习区、休息区、用餐区及应急区等,空调、沙发、饮水机、微波炉、电视及各类书籍等一应俱全。不时,有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前来歇脚。“喝口热水、吃点热饭,坐在椅子上小憩一下,舒坦!”冯强感慨。
一天到晚穿行于大街小巷,在给千家万户送去便利的同时,却委屈了自己。送餐途中能喝上口热水、吃上口热乎饭、给手机充充电,一度是冯强的奢望。“现在我们外卖员不愁没有歇脚的地方了,处处都是‘家’。”
针对长年奔波于城市的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困难,东港区在户外劳动者集中的商圈、车站、居民聚集区等区域合理布局,建设便民服务“微”驿站,形成15分钟服务圈。遍布城区的城管驿站、暖蜂驿站常态化提供服务,着力把“暖心之家”建在户外工作者身边,确保他们在忙碌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补给。
在一些“微”驿站附近,当地还安装了集中充电桩,因地制宜规划设置了电动车、摩托车暂停区,既方便停车,又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群众出行的影响。城建、城管和交警部门联合发布线上“微”驿站服务地图,实现了一键定位、实时导航。
一个个“微”驿站是户外劳动者的歇脚处、补给站、休息室,也是文明志愿服务阵地。在海曲印象文化广场“城管驿站”,不时有身穿橙色马甲的志愿者前来开展服务活动,一些爱心人士也时常往这里送矿泉水等便民物资。驿站管理员介绍,驿站依托职能部门、社区志愿者力量,推出了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安全宣传等20余种项目,以满足户外劳动者需求。
有了舒适的“加油站”“避风港”,越来越多的户外劳动者化身志愿者开始反哺基层社区治理,上演“双向奔赴”的感人故事。作为“微”驿站的“常客”,冯强每次休息后都要帮着管理人员将里里外外整理一番,有时候还会约上同行到驿站帮忙。“‘微’驿站方便了我们,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服务和关爱。”
以前,冯强也曾萌生了改行的想法,现在,他愈发坚定了“跑”下去的想法。“现在,社会更加关心我们户外工作者,工作条件也越来越好,外卖路上越‘跑’越有干劲!”
让“小驿站”传递“大关爱”。东港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我们将充分发挥各类便民服务阵地,把各类优质公共服务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