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的艺术发生场域,日照市美术馆正在以更鲜活的现场和高量级的输出,塑造起艺术与生活双向赋能的“引力场”——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今天,美术馆正在被赋予愈加多元的符号和象征,它不再只是单一的艺术展示场域,而是以情感共鸣和美学熏陶的方式深度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流动的城市文化景观。
在日照,作为城市重要文化地标的美术馆,正在用持续的艺术输出生动践行着这种“唯变所适”:回望过去的一年,持续“上新”的艺展密集启幕,向内深耕的本土艺术品牌、向外引进的各地重磅展览频频亮相,启迪着城市更多元的艺术创造;公共美育开启新的旅程,“艺术的大篷车”奔赴于城市和乡村间,一场场美育课堂为孩子们带去“想象力永存”的礼物;精彩的艺术现场,多彩的惠民活动,吸引着人潮不断涌入,将“文艺打卡”作为日照之旅的“重头戏”。
去年以来,日照市美术馆举办高品质美术展览17场,配套研学、美育、多艺融合等活动16场次,吸引35.76万观众奔赴艺术之旅。全年43场公共美育活动,让90万青少年受益。114课次的年度成人美术研修班,构建起艺术滋生、交流和传播的“舞台”,满足并启发着人们更加多元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今天,频繁进出着美术馆的人们,不止流连于“画布上的恒久风景”,更探求着“精神上的情感共鸣”。透过美术馆这扇窗口,纷繁多元的艺术正向着城市街角漫溢,和人们一道开启一路向“美”的旅途。
艺展里的文化景观
古今书道,南北殊风。历史烟云中,书体创变流转兴替,能够为今天的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近日,日照的策展人们将目光投向书法的时空流变,汇集75幅大家之作,在日照市美术馆举办“南北古今——— 南北书风的艺术史回顾与研究展”,以期梳理南北书学文脉,展开一场对碑学发展变迁的当代启思。
且看展厅,墨韵隽永。既有吴昌硕、康有为、黄宾虹、于右任等书法大家经典之作,又有鲍贤伦、曾翔、刘彦湖等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在同一个空间,过去与当下交融共生,氤氲出同样的墨香,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奔赴这场艺事。
典藏新生,美在多元。这场古今交融的展览,是日照市美术馆不断提升策展理念,拓展艺术时空维度的一个生动切面。
自去年以来,一系列高品质艺术展在美术馆持续“上新”,以充盈的艺术氛围“无缝衔接”地串联起人们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向内”深挖日照本土书画艺术资源,策划推出大批代表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艺术家个展。“西风烈·陈国成西部主题陶印作品展”“博观万物生·袁博生中国画学术汇报展”等精品展览,将舞台交给日照本土优秀艺术家,涵括国画、书法、篆刻等不同艺术形式。“第二届日照画院美术作品展”充分调动本土画家积极性,一系列心之力作的创作、展出,呈现出日照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优秀成果。
另一方面,“向外”积极引进省级高品质美展。去年年初,成功举办“第四届山东省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集结省内前沿艺术创作之典范,展现出日照在策划高品质展览中对题材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追求,更构建起日照与各地艺术家交流对话的文化场域;同年9月,“启后奖”第十一届山东青年书法篆刻大展也在日照启幕,集聚229幅当代青年书画家精品之作,在关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赓续的学术探讨中,为观众走近艺术、提升审美提供了珍贵的平台。
在民间绘画领域,市美术馆广泛征集和收藏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作品和相关衍生物,汇集了40幅日照农民画精品力作和各类历史资料、文创产品的“日照农民画长期陈列展”持续开放。去年,该展陈荣获全省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厚植本土,艺术大有可为。“内外兼修”的同时,市美术馆还重点打造地域性展览品牌,以“城市+大学”“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度探索,持续激发本土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去年春天,百花竞放的五莲县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70位中国知名油画名家,以及当代大写意画坛领军人物吴悦石带领的50余名“入室弟子”,先后前往五莲山、九仙山、孙膑书院、黄崖川画家村等地写生创作。松石多姿、清泉密布、林深谷幽……行旅在五莲,艺术家们在“上春山”的旅途中,将日照之美融进笔触,揉进画布。不久后,这些作品在美术馆一同展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日照油画院首届油画名家邀请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翰墨共绘锦绣五莲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先后举办。在百花竞放的春天,这场艺术盛事,见证着一场艺术家与城市心意相通的双向奔赴。
一场成功的艺术展,除了吸引诸如艺术爱好者、从业者等特定人群,更应融入时下文化语境,走向更为广阔的公众。如何提升艺展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日照市美术馆用一场时尚与美术的“跨界”精彩作答。
作为日照具有连续性、延展性的艺术项目,于去年5月底举办的“向着太阳遇见你——— 2024年曲师大美术与设计毕业生作品展”,成为日照初夏“文艺打卡”的热点。该展已连续举办5届,是“城市+大学”的直通桥梁和青年美术人才的重要展示平台。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新锐、创意的画作构筑的艺术空间里,一群身着国风时装的模特穿梭其间,“到美术馆看SHOW”的全新探索,让艺术以更新潮的样貌走进当下年轻人的沸腾生活,洋溢着青春的腔调和态度。
乡村美育的想象力实践
用六周的时间,可以为乡村美育做些什么?
作为大众美育的“开放课堂”,日照市美术馆给出的方案是:依托馆内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点多、面宽、线长的服务优势,把美的体验整合“打包”,将艺术“搬进”乡村。
去年4月4日到5月10日,日照市美术馆联合东港区教体局,分别走进东港区6所乡村学校,开展了6期乡村美育课程,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可持续的美育机制,让艺术持续滋养乡村儿童的美好心灵。
这是市美术馆于2023年探索发起的“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项目。两年来,“艺术的大篷车”先后开往莒县、东港区的12所乡村校园,与数千名儿童“双向奔赴”,一系列线上直播课程惠及数百万青少年。去年,“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全省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全省仅5个。
作为当下的公共课题,乡村美育并不鲜见,“艺术的光合作用”有何新意?
处于学龄的儿童青少年,正是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美育启蒙期。“艺术的光合作用”在策划发起之初,所探求的就是为乡村儿童打造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于是,在授课模式上,市美术馆将画展与社教活动相结合,不仅以美术馆藏品为依托策划特色课程,还在乡村校园里布展“中国古代名画作品展”,打造“乡村小学美育活动室”,将“移动的美术馆”送到孩子们身边;在课程创意上,不再拘泥于单一的绘画教育方式,而是设计出“诗意中国色”“我和大师一起画”不同主题系列课程,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榜样示范、成果分享等授课方式,系统培养孩子们对中西方绘画的艺术感知力。
去年,在一堂堂美术课上,当梵·高、凯斯哈林、毕加索、霍克尼等世界艺术大师的艺术历程、创作故事,与锡纸立体制作、石英砂微浮雕、木板铁丝缠绕、涂鸦等最具体验感的“艺术玩法”相融,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原来还有比彩笔和画纸更有趣的创作方式。这些极具童趣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参与的过程中,打开了自己的艺术眼界。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感,在课程开始前的“破冰”环节,这批“90后”的美育志愿者们还通过反应能力互动游戏,和孩子们迅速“打成一片”,将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从不敢举手到争相分享,从无从下笔到大胆创作,这些乡村儿童不仅学会了如何创作,更学会了释放天性的快乐心法。
课程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启程。去年7月,向着太阳遇见你——— “艺术的光合作用”第三届青少年艺术展颁奖典礼举行,东港区6所村小学生的作品在美术馆展出,充满创意的向日葵、艺术涂鸦、铁丝缠绕雕塑、锡纸拼贴等艺术作品琳琅满目,展示着乡村少年们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借由这次展览,孩子们走进向往的艺术殿堂,留下人生中一抹珍贵的童年记忆。
从“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品牌的深度耕耘开始,还有一系列特色各异的社教课程也在馆内配套开展。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日照市美术馆研发推出包括《二十四节气》《美丽日照法治同行》等40节涵盖国画、书法、综合材料等特色课程,为城市中的青少年打造出校园之外的“第二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加丰沛的艺术创造力。去年,该项目获评“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全省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从城市到乡村,从场馆到校园,从“美育”到“心育”,在一次次心与心的相逢与连结中,这场一路向“美”的旅程,正在抵达更多孩子们的心灵,照进他们开阔明亮的人生。
共赴一城“美”事
时近春节,海量文化活动在日照接踵而来,酝酿起传统又时尚、喜庆又多彩的别样年味。
1月17日,走进日照市美术馆,满目充盈的新年红成为时节里最具氛围感的“节日滤镜”。伴随着人潮的持续涌入,“美术馆里过大年”新春游馆会热烈启幕。火红的灯笼、吉祥的楹联、新潮的蛇年主题艺术装置随处可见,新年习俗体验区、游戏互动区、皮影观赏区的多样场景和玩法让人目不暇接。另一边,书画名家现场写春联、送春联,“美好中国年”青少年艺术展亦同时拉开帷幕,聚集起热闹的人群。
“每年在节前来美术馆过大年,已经成为一种迎接春节的仪式感了。”收到书画家赠予的春联后,市民宋娜娜又带着儿子穿梭在每一个展区拍照打卡,“临近春节,已经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宋娜娜告诉记者,近两年,美术馆的展览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逛馆看展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关注到美术馆在春节假期还有很多配套活动,已经迫不及待想来体验了。”
穿过涌动的人潮,欢动的节庆体验之外,还有不少观众走进正在展出的书画展,沉浸于眼前的诗书画意。市民宋女士与友人相携,在画作前拍照打卡,作为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每逢有展览她都会如约而至。“去年曲师大毕业展我还带外地的朋友来看过,不仅可以感受新锐的前沿艺术,拍照也很出片,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咱们日照十足的文艺范。”
当下,人们去往一个城市寻意“诗和远方”,“重头戏”便是触摸这座城市的本土文化肌理,承载着一城“艺”事的美术馆就是最佳载体。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美术馆里日益丰富的艺展和公共美育活动,更以在场感、参与感、获得感,不断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让人们寻回生活中“附近”的美好。
美术馆承担着鉴赏美、展示美、传播美的重要职能,也是本土艺术家的重要聚集地,如何发挥公共艺术场馆的文化服务功能,与市民共享艺术创作成果?去年年底,日照市美术馆创新推出“与艺相约”系列精品研修课堂。新开设“2024年中国人物画公益创作研修班”“与艺相约记住乡愁日照农民画公益体验课”两大系列课程。在满足市民群众更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之外,也为日照培育和涵养了更多的艺术后备人才力量。同时,持续举办特色美育研学体验活动,结合青少年需求,推出“我爱我美丽的家乡”“对话孔子——— 我见夫子是山水”特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美育实践中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在深耕公共美育、提高展览品质的同时,市美术馆也不断拓展艺术的辐射范围,让艺术下沉、服务升级。一方面,在春节假期及之前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去年共组织书画家50多人次,走进西湖镇荻竹涧、五莲黄崖川等6个乡村和包联社区,送出“福”字和春联4000余幅。另一方面,开展“书画进军营”等拥军活动,加强军民共建,唱响双拥文化主旋律。
一路向“美”,“艺游未尽”。在这个诗意漫溢的活力之城,美术馆正如同艺术的多棱镜,在初升之光的映照下,折射出城市多面向的文化景观。伴随着人们前行的脚步,一城“美”事,正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