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宗杰 崔颖 叶文文 报道
本报讯 眼下,岚山区盛鼎新材料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企业生产的光学级聚氨酯弹性体(TPU)中间膜,成功解决了我国航空级关键基础材料‘卡脖子’的问题。
突破技术垄断,成为“全国唯一”。在盛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看来,其背后的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截至目前,盛鼎高新材料已手握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2项。
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就必须有平台。近年来,岚山区实施创新平台梯次培育行动,培育发展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打造集聚创新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抓住这一机遇,在政府牵线下,由盛鼎高新材料牵头,依托省企业技术中心、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等12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山东省透明膜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成功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岚山还在钢铁制造产业持续发力。建立梯次培育体系,瞄准关键技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专业创新队伍,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先后成立“先进钢铁材料及工艺联合研究中心”、省钢铁轧制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截至目前,岚山区现有省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共17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共3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30.7亿元,8项科研成果获评省、市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