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洁 朱千姝 报道
本报讯 3月25日,岚山区举行档案工作暨红色档案收集整理动员会议。启动红色档案抢救性记录保护行动,将在全区范围排摸寻访参过战、立过功的老退役军人,建立红色档案,让红色记忆得以传承与发扬。
退役军人红色档案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展示军人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对军人服役经历、立功受奖等情况的全面记载。今年,岚山区档案馆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红色印记”抢救行动,为新中国成立前和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老党员建立红色档案,全区部门街道同步成立采摄部门、志愿服务队,针对这些行动对象开展科学有序、规范严格的搜集、整理、拍摄工作。
作为红色记忆的守护者,岚山区档案馆根据现有的馆藏资源,制定了专门的红色档案征集和口述史料采集方案。“我们积极向社会组织及个人发布征集公告,不断扩大朋友圈,主动与档案持有者建立联系。”岚山区档案馆副馆长司晓雯说,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被收集后,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细致全面的整理、系统的分类以及数字化处理,确保其实现集中管理、永久保存,并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红色档案资源的共享,为岚山妥善保存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红色记忆得以传承与发扬。
下一步,岚山区档案馆将组织专家审核把关,对搜集内容进行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通过数字化保存、媒体化呈现,形成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一些未加工的视频素材,也将作为珍贵的档案资料,一并纳入档案资源库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