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精研民生“小案”妙断情理方圆
——日照经开区法院温情司法守护正义天平

  全媒体记者 胡颖 通讯员 姚欣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去年以来,日照经开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创新探索情理法相融路径,将人文关怀注入家事纠纷、少年审判等涉民生案件的审理全过程,既坚守法律尺度,又传递司法温度,让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裁判真正实现法润人心。

善用“村居听证”守护人间烟火
  家事案件看似琐碎,却牵动着伦理、情感以及社会的稳定。该院将“和为贵、调为先”的理念融入审判实践,打造了“法润经开 人和家乐”家事审判品牌。
  在一起遗产纠纷中,66岁的再婚老人尹某因丈夫去世面临被“净身出户”的困境。原因是丈夫在与其结婚前,与儿子签署了分家协议,约定财产归儿子所有。然而,尹某与丈夫共同生活了十余年,关系融洽,若按协议执行,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可能引发社会价值观的争议。
  法官周思思没有简单判决,而是将法庭搬到村委会。她联合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组成“听证团”,从法律、人情、村规民约等多角度进行调解。最终,儿子同意房屋拆迁后,分给尹某一套60平方米的房屋和9000元补偿款。
  这一村居听证模式,正是该院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法院+村居”“法院+妇联”联动,将矛盾化解阵地前移,让村民的“人情智慧”与法律的刚性约束形成互补。自去年以来,日照经开区家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9.47%,服判息诉率达96.84%。
  去年,该院还联合市妇联设立“幸福护航中心”,引入人大代表、村居妇联主席、心理咨询师“三支队伍”,为当事人提供心理辅导、家风宣教等“一站式”服务,并借助人身安全保护令和家庭教育指导令,将司法干预延伸至家庭暴力的预防与修复。

以“最有利于孩子”照亮成长之路
  “少年审判不能等到刑事犯罪再挽救,必须从源头守护。”基于这一理念,该院在处置涉及未成年人的离婚、抚养等民事案件时,始终遵循调解优先原则。
  一年前,李某与丈夫协议离婚,双胞胎儿子的抚养权都给了丈夫。而此后,丈夫却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们一直跟着李某生活。由于缺乏经济支持,母子三人生活陷入困境。
  法官在深入调查案件事实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面对面调解,并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在法官的鼓励下,孩子们各自写下了意愿书,在父母情感漩涡中拥有了自主选择与谁一起生活的权利。最终基于孩子的意愿,双方达成协议:抚养权变更到母亲名下,由父亲按月支付抚养费。
  “我会考结束了,成绩还算不错。现在家里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终于不用再为这些事哭了。”事后,孩子寄来了感谢信,真挚的话语不禁让法官红了眼眶。
  原生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土壤”。去年,该院在案件审理中,共发出17份家庭教育指导令,用法律文书叩响监护人的心门。
  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脚步不停。今年,该院创新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嵌入到民政和法院离婚案件中,并发动老师、律师、青年等力量,打造社会普法团,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

做好判后安抚传递司法温情
  法律从不是冰凉的铁尺,日常办案中,该院以“案结事了”筑牢司法底线,更用“一案一策”传递着司法温情。
  为遗产纠纷老人定制赡养方案,给受家暴妇女设计心理重建路径,替迷茫少年搭建重返校园阶梯……每份调解书背后,都体现出法官对生命个体的倾听。
  2024年初冬,刑满释放的秦某与妻子签下离婚协议。然而,和平分手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危机。入夜,醉酒的秦某冲入昔日爱人的家要起了“说法”。
  出狱后的身份落差、家庭破碎的惶恐、对未来的深度恐惧……现场,这个七尺汉子借着酒劲哭到情绪失控。那一刻起,承办法官的日程表上多了一项特殊待办:做好秦某的判后安抚工作。
  上千条短信沟通、数十次面谈,数月间,融情于法的话语如同一缕暖阳,照进这颗破碎的心。秦某终于走出阴霾,通过摆摊劳作开启了新生活。
  以法为尺、以情为墨、以理为笔,日照经开区法院在情理法交融中绘就司法为民新图景。从村居听证到判后关怀,从守护少年成长到修复家庭裂痕,每一次创新都在诠释“正义天平”的温暖刻度。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精研民生“小案”妙断情理方圆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